登在第3个字的诗句
登在第三个字的诗句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出自唐·杜甫·石壕吏
-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 出自·赵时春·原州九日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出自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 出自唐·岑参·登古邺城
-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 出自先秦·荀子·劝学
-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 出自宋·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 出自唐·李颀·古从军行
- 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 出自宋·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出自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 出自唐·李白·古风·倚剑登高台
-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 出自唐·李白·古风 其十九
-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 出自唐·李白·九日登山
-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 出自唐·李白·九日登山
- 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 -- 出自唐·李白·感遇其一
- 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 -- 出自唐·李白·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 出自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 出自唐·李白·发白马
-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 出自唐·李白·天台晓望
- 兴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 -- 出自唐·李白·送杨山人归天台
-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 出自唐·李白·岘山怀古
-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 出自唐·李白·拟古其十二
-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 出自唐·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 出自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 入郭登高楼,山川与云平。 -- 出自唐·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 -- 出自唐·李白·宿无相寺
- 南浦登楼不见君。 -- 出自唐·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 寻古登阳台。 -- 出自唐·李白·古风其五十八
-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 出自唐·李白·登新平楼
-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 出自唐·李白·凌歊台
-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 出自唐·李白·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 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 出自宋·苏轼·醉蓬莱·笑劳生一梦
-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 -- 出自宋·苏轼·南乡子 集句
- 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 -- 出自宋·苏轼·虔州八境图八首(〔原无引,据它本补。〕)
- 我昔登朐山,出日观沧凉。 -- 出自宋·苏轼·和陶杂诗十一首
- 老人登山汗如濯,到山困卧呼不觉。 -- 出自宋·苏轼·再游径山
- 幸与登仙郭,同依坐啸成。 -- 出自宋·苏轼·次韵江晦叔二首
- 与君登科如隔晨,敝袍霜叶空残绿。 -- 出自宋·苏轼·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
-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 出自宋·苏轼·题卢鸿学士堂图?此诗当为苏辙作?
- 君不登郎省,还应上谏坡。 -- 出自宋·苏轼·答子勉三首?此诗为黄庭坚作?
-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 出自宋·苏轼·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 更约登尘外,归时月满舟。 -- 出自宋·苏轼·用前韵再和许朝奉
- 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 -- 出自宋·苏轼·司命宫杨道士息轩
- 或已登鬼籍,墓木如门楣。 -- 出自宋·苏轼·送司勋子才丈赴梓州
-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 -- 出自宋·苏轼·海市(并叙)
-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 出自先秦·诗经·绵
-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 出自唐·杜甫·九日
-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 出自唐·杜甫·遣怀
- 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 -- 出自唐·杜甫·义鹘行
-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 出自唐·杜甫·遣兴三首
- 孤舟登瀼西,回首望两崖。 -- 出自唐·杜甫·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