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在第10个字的诗句
源在第一十个字的诗句
- 上愿天地仁,止此祸乱源。 -- 出自宋·苏辙·初发彭城有感寄子瞻
- 漫浪难究悉,孰知彼根源。 -- 出自宋·苏辙·张嘉佑
- 志在要须命,身闲且养源。 -- 出自宋·苏辙·示诸子
- 浮碧亭□,泛红波迥,桃源人世。 -- 出自宋·吴文英·水龙吟·好山都在西湖
-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 -- 出自唐·卢照邻·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 无桥通竹处,有路到桃源。 -- 出自宋·戴复古·江上
-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 出自南北·鲍照·代东武吟
- 生涯有如此,何用觅桃源? -- 出自元·王冕·次韵答王敬助 其一
- 花神祠与水仙祠,欲订源流愧未知。 -- 出自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192
- 导河积石归东海,一字源流奠万譁。 -- 出自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58
- 避秦谁氏子,客死武陵源。 -- 出自宋·贺铸·田园乐
- 竹老生虚籁,池清见古源。 -- 出自宋·林逋·盱眙山寺
- 荫绿围红,梦琼家在桃源住。 -- 出自唐·冯延巳·点绛唇·荫绿围红
- 蹑屐寻莎径,携筇拨水源。 -- 出自宋·司马光·复古诗首句云独步复静坐辄继二章·独步
- 挺生如玉树,不竭似淮源。 -- 出自宋·司马光·送王殿丞西京签判
-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 出自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 醉归迷去路,题作小桃源。 -- 出自宋·白玉蟾·小桃源
- 流辉下月路,坠影入河源。 -- 出自唐·董思恭·咏星
- 他时愿携手,莫比武陵源。 -- 出自唐·戴叔伦·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
- 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 出自唐·戴叔伦·过友人隐居
- 结茅成暖室,汲井及清源。 -- 出自唐·戴叔伦·郊园即事寄萧侍郎(一作呈萧常州复)
- 寥寥隔尘市,何异武陵源。 -- 出自唐·宋之问·宿清远峡山寺
- 眼豁浮生梦,心澄大道源。 -- 出自唐·杜荀鹤·赠临上人
- 体羸谙药性,事简见心源。 -- 出自唐·权德舆·暮春闲居示同志
- 宰物归心匠,虚中即化源。 -- 出自唐·权德舆·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
- 覆露雍熙运,澄清教化源。 -- 出自唐·权德舆·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
- 曹溪有宗旨,一为勘心源。 -- 出自唐·权德舆·李韶州著书,常论释氏之理,贵州有能公遗迹
- 泊然一室内,因见万化源。 -- 出自唐·权德舆·晨坐寓兴
- 虚施神仙要,莫救华池源。 -- 出自唐·陆龟蒙·读阴符经寄鹿门子
- 除非紫水脉,即是金沙源。 -- 出自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以毛公泉献大谏清河
- 我意上帝命,持来压泉源。 -- 出自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石板
- 如能辅余志,日使疏其源。 -- 出自唐·陆龟蒙·引泉诗
-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 出自唐·钱起·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 月明寻石路,云霁望花源。 -- 出自唐·李端·送荀道士归庐山
- 碧峰南一寺,最胜是仙源。 -- 出自唐·张祜·题善权寺
- 未涉勿言浅,寻流方见源。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和李君读余注孙子
- 何须到云壑,便若游花源。 -- 出自宋·梅尧臣·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辄成短言用叙单悃
- 春水泉脉动,分岩临涧源。 -- 出自宋·梅尧臣·汝州後池听水
- 远水路已别,古汊未穷源。 -- 出自宋·梅尧臣·入泽王河口
- 寻尽神仙窟,一一知其源。 -- 出自宋·王禹偁·八绝诗归云洞
- 桂须辞月窟,桃合避仙源。 -- 出自宋·王禹偁·商山海棠
- 池州有清节,滥觞登洪源。 -- 出自宋·王禹偁·一品孙郑昱
- 难以从考正,将焉求其源。 -- 出自宋·邵雍·和陕令张师柔石柱村诗
- 阅史悟兴亡,深经得根源。 -- 出自宋·邵雍·寄谢三城太守韩子华舍人
- 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 -- 出自隋·江总·南还寻草市宅
- 一事不挂心,万病方穷源。 -- 出自宋·朱翌·予居曲江五年今岁又暮慨然有感
- 胸中历历著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 -- 出自宋·陈师道·送苏迨
- 他日宦游客,误入桃花源。 -- 出自宋·陈师道·寄邢和叔
- 晓领黄冠子,步寻东涧源。 -- 出自宋·陈师道·同道士钱泠然寻涧水源
- 厚德温良,高才粹雅,渊源学博。 -- 出自宋·赵长卿·醉蓬莱·是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