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在第7个字的诗句
汉在第七个字的诗句
- 沧溟自古通天汉,梦绕黄姑织女机。 -- 出自明·刘基·重用韵答严上人(二首)
- 匡时势异民思汉,忧国心随雁到燕。 -- 出自明·刘基·闻鸠鸣有感呈石末公
- 凄凉不为,秦宫汉殿,被伊吹碎。 -- 出自清·陈维崧·秋感
- 汜水敖仓,是楚汉、挥戈边界。 -- 出自清·陈维崧·汴京怀古(广武山)
- 终随嘉橘赋,霄汉谒羲皇。 -- 出自唐·陈陶·圣帝击壤歌四十声
- 不觉裹头成大汉,昨来竹马作童儿。 -- 出自唐·杜荀鹤·友人赠舍弟依韵戏和
- 火星当永日,云汉倬炎天。 -- 出自唐·权德舆·和李大夫西山祈雨,因感张曲江故事十韵
- 杉梧韵幽籁,河汉明秋天。 -- 出自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
- 三十六梯入河汉,樵人往往见蛾眉。 -- 出自唐·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 相秦犹几死,王汉尚当黥。 -- 出自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
- 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 -- 出自唐·钱起·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一作见访)
- 仙槎如共泛,天汉适淹留。 -- 出自宋·无名氏·寒流聚细文
- 冬风结冻凝青汉,秋月分光落碧虚。 -- 出自宋·无名氏·郎宫湖亭
- 秦已非秦孰为汉,奚论魏晋如割瓜。 -- 出自宋·梅尧臣·桃花源诗
- 安得相从在霄汉,於今留滞嗟絷缰。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答泰州王道粹学士见寄
- 沙场行不尽,银汉落应枯。 -- 出自宋·梅尧臣·次韵和景仁对雪
- 东周尊夹辅,西汉重行春。 -- 出自宋·梅尧臣·送王待制知陕府
- 阑干四五星,斜汉印清秋。 -- 出自宋·王禹偁·月波楼咏怀
- 玉膏分地脉,银汉落人寰。 -- 出自宋·王禹偁·丹水
- 暴秦灭六国,楚汉决雄雌。 -- 出自宋·邵雍·观棋大吟
- 须将贤杰同星汉,直把身心比鹿麋。 -- 出自宋·邵雍·首尾吟
- 造成四百年灾汉,才得安宁反受诛。 -- 出自宋·邵雍·题淮阴侯庙十首
- 全似乘查上天汉,但无严子验行踪。 -- 出自宋·邵雍·梦过城东谒洛阳尉杨应之
- 乾坤今岁月,唐汉旧山川。 -- 出自宋·邵雍·秋阁吟
- 非是神女期河汉。 -- 出自隋·江总·杂曲
- 绮翼雕甍迩清汉。 -- 出自隋·江总·内殿赋新诗
- 烟霞装媚景,霄汉指前程。 -- 出自唐·朱庆馀·长安春日野中
- 重华迹已远,秦汉事方烦。 -- 出自宋·晁补之·谒岱祠即事
- 黄河啮小吴,天汉失龟鳖。 -- 出自宋·晁补之·黄河
- 老鹤长鸣近天汉,可容丛灌和骊庚。 -- 出自宋·晁补之·次韵四叔父寄贺二叔父少监入馆并见寄诗
- 故人在邑中,乃汉三径蒋。 -- 出自宋·朱翌·寄无锡诸蒋
- 乾鹊悲鸣桥渡汉,龙泉腾跃气凌虚。 -- 出自宋·朱翌·七月一日放坐观星
- 丘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 -- 出自宋·陈师道·南丰先生挽词
- 风霜随气节,河汉借文章。 -- 出自宋·陈师道·贺关彦长生日
- 风云随落日,河汉欲回天。 -- 出自宋·陈师道·次韵观月
- 堆高鹿苑冲银汉,积拟钜桥跨玉虹。 -- 出自宋·陈著·筠溪八景诗·谷岫陵云
- 爱而伤不见,星汉徒参差。 -- 出自唐·顾况·拟古三首(第一首一作长安古意)
- 曙蟾消淡白,秋汉覆空青。 -- 出自宋·郑思肖·别故人
- 身向九泉还属汉,功超诸将合封齐。 -- 出自唐·殷尧藩·韩信庙
- 此时全盛超西汉,还有渊云抒颂无。 -- 出自宋·宋祁·成都
- 星钩参婉曲,天汉助昭回。 -- 出自宋·宋祁·皇帝迩英阁讲毕五经
- 星杓压城角,天汉落河源。 -- 出自宋·宋祁·和石学士直舍晨兴
- 西江闻道通星汉,试借君平问客槎。 -- 出自宋·宋祁·杪秋官舍念归
- 秦地河流疑象汉,上林宫缭欲扪天。 -- 出自宋·宋祁·忆上苑锡宴
- 迎秋别恨填银汉,未夜啼声怨玉徽。 -- 出自宋·宋祁·欲栖乌
- 披衣行中庭,星汉已横斜。 -- 出自宋·张耒·寓陈杂诗十首
- 僧寥安在哉,江汉一孤鳞。 -- 出自宋·张耒·感春
- 落日秋风满江汉,杖藜三叹未能归。 -- 出自宋·张耒·遣兴次韵和晁应之四首
- 中流望南北,河汉自天下。 -- 出自宋·张耒·渡伊水
- 清伊泻其间,银汉曳天派。 -- 出自宋·张耒·出长夏门:{初望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