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在第3个字的诗句
汉在第三个字的诗句
- 堪居汉苑霜梨上,合在仙家火枣前。 -- 出自唐·陆龟蒙·袭美以春橘见惠兼之雅篇,因次韵酬谢
-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 -- 出自唐·刘希夷·从军行
- 司徒汉家重,国典颍川征。 -- 出自唐·王湾·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
- 西南汉宫月,复对绿窗琴。 -- 出自唐·钱起·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 言归汉阳路,拜手蓬莱宫。 -- 出自唐·钱起·送襄阳卢判官奏开河事
- 共望汉朝多沛泽,苍蝇早晚得先知。 -- 出自唐·司空曙·酬崔峒见寄(一作江湖秋思)
- 君望汉家原,高坟渐成道。 -- 出自唐·李端·送韩绅卿
- 往时汉地相驰逐,如雨如风过平陆。 -- 出自唐·李端·瘦马行
-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 -- 出自唐·李端·送铜泽王归城
- 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 -- 出自唐·张祜·从军行
- 可爱汉文年,鸿恩荡海壖。 -- 出自唐·张祜·送韦正字析贯赴制举
- 征马汉江头,逢君上蔡游。 -- 出自唐·张祜·途中逢李道实游蔡州
- 欺强汉,灭村人。 -- 出自宋·无名氏·鹧鸪天·虎掌葵花一锭银
- 传入汉宫,偷拟妆饰。 -- 出自宋·无名氏·踏莎行·玉母池边
- 朝辞汉阙去,夕见胡尘飞。 -- 出自宋·无名氏·王昭君
- 更东汉、马良并秀。 -- 出自宋·无名氏·剔银灯·古来五子伊谁
- 复见汉偿难来举,请观周乐足同论。 -- 出自宋·无名氏·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 齐星汉,切云雾。 -- 出自宋·无名氏·金缕衣/贺新郎
- 轻如汉家后,斜避楚台风。 -- 出自宋·梅尧臣·燕
- 休将汉皇后,故故比轻身。 -- 出自宋·梅尧臣·燕
- 名高汉亚相,学嗣晋征南。 -- 出自宋·梅尧臣·太师杜公挽词五首
- 天外汉江来,城下渔网沉。 -- 出自宋·梅尧臣·送韩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
- 後得汉武帝,述以再种劳。 -- 出自宋·梅尧臣·秋风篇
- 空余汉官属,泣送马如潮。 -- 出自宋·梅尧臣·齐国大长公主挽词二首
- 昔在汉家时,近亲多占籍。 -- 出自宋·梅尧臣·送韩钦圣学士京西提刑
- 莫令汉庭臣,独言桑大夫。 -- 出自宋·梅尧臣·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
- 应闻汉丞相,待士倒樽壶。 -- 出自宋·梅尧臣·送王正卿寺丞赴睢阳幙
- 对策汉庭後,拜官江国来。 -- 出自宋·梅尧臣·送贤良田太丞通判江宁
- 一别汉宫空掩泪,便随胡马向胡尘。 -- 出自宋·梅尧臣·和介甫明妃曲
- 移家汉水滨,日见汉水绿。 -- 出自宋·梅尧臣·寄光化退居李晋卿
- 部中汉吏无冤狱,葑上吴人益美田。 -- 出自宋·梅尧臣·送吉老学士两浙提刑
- 君为汉钱官,凿山取铜矿。 -- 出自宋·梅尧臣·送途中舍监韶州钱监
- 尘同汉太守,膏泽亦能随。 -- 出自宋·梅尧臣·送赵子渊知颍州
- 城隅汉水阔,正足槎头鱅。 -- 出自宋·梅尧臣·胥员外之复州景陵尉
- 月如汉宫见,心向胡地摧。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昭君辞
- 砚取汉庙瓦,谁恤汉庙隳。 -- 出自宋·梅尧臣·忠上人携王生岵砚夸余云是定州汉祖庙上瓦为
- 刘公汉家裔,才学歆向俦。 -- 出自宋·梅尧臣·答刘原甫寄糟姜
- 今方汉德盛,不必之会稽。 -- 出自宋·梅尧臣·得韩持国书报新作茅庐
- 常闻汉皇后,织室数来观。 -- 出自宋·梅尧臣·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二织室
- 衣冠汉原庙,歌舞魏西陵。 -- 出自宋·梅尧臣·和谢希深会圣宫
- 历秦汉魏下及唐,无人著眼来形相。 -- 出自宋·梅尧臣·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
- 在昔汉中微,我祖入吴门。 -- 出自宋·梅尧臣·送公仪龙图知杭州
- 城下汉江流,沧波照鬓秋。 -- 出自宋·梅尧臣·送李康伯赴武当都监
- 且谕汉家绥抚厚,莫言湘守事权轻。 -- 出自宋·梅尧臣·送邵郎中知潭州
- 当宣汉恩德,更使胡欣戴。 -- 出自宋·梅尧臣·送王紫微北使
- 又思汉东归,便置漉酒巾。 -- 出自宋·梅尧臣·送襄陵李令彦辅
- 南阳汉名都,其俗尚敦朴。 -- 出自宋·梅尧臣·孙司谏知邓州
- 聊随汉使者,一上周王城。 -- 出自宋·梅尧臣·夏日陪提刑彭学士登周襄王故城
- 曾兴汉家业,今与百川同。 -- 出自宋·梅尧臣·过白水
- 梦过汉陵间,秋风石马闲。 -- 出自宋·梅尧臣·梦过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