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在第13个字的诗句
汉在第一十三个字的诗句
- 海滨二老尊周室,馆下诸生右汉廷。 -- 出自宋·范成大·鹿鸣席上赠贡士
- 奉常礼乐照东蜀,十年清名留汉廷。 -- 出自宋·范成大·送同年朱师古龙图赴潼川
- 作霖岂必求商野,召见谁能右汉庭。 -- 出自宋·范成大·三次喜雨诗韵少伸嘉颂
- 东邻男儿得湘累,西舍妇儿生汉妃。 -- 出自宋·范成大·归州竹枝歌
- 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 -- 出自唐·王建·凉州行
- 爱仙无药住溪贫,脱却山衣事汉臣。 -- 出自唐·王建·从军后寄山中友人
- 乌孙国乱多降胡,诏使名王持汉节。 -- 出自唐·张籍·塞下曲
-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入汉家。 -- 出自唐·张籍·陇头行
-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 -- 出自唐·张籍·横吹曲辞·陇头(一曰陇头水)
- 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 -- 出自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
- 而今蜃起楼台处,亦有北来蕃汉船。 -- 出自宋·文天祥·涿鹿
- 翠虹光度楼台月,香燕先浮霄汉春。 -- 出自宋·文天祥·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
- 西风八月楚江滨,争看星槎会汉津。 -- 出自宋·文天祥·宴湖南董提举致语口号
- 何人肯为将军地,北府老兵思汉官。 -- 出自宋·文天祥·踏路难
- 烟凝积水龙蛇蛰,露湿空山星汉明。 -- 出自唐·卢纶·宿石瓮寺
- 鲈鱼自是君家味,莫背松江忆汉江。 -- 出自唐·皮日休·南阳广文欲于荆襄卜居因而有赠
- 贞观魏公孙,今来功名误,儿时汉南柳,摇落伤岁暮。 -- 出自宋·黄庭坚·次韵道辅双岭见寄三叠
- 草玄事业窥周易,作赋声名动汉朝。 -- 出自宋·黄庭坚·送杨瓘雁门省亲二首
- 张侯堂堂身八尺,老大无机如汉阴。 -- 出自宋·黄庭坚·次韵答张沙河
- 功成广武坐东向,人言将军真汉将。 -- 出自宋·黄庭坚·淮阴侯
- 参旗斗柄略栏楯,清坐耳闻河汉风。 -- 出自宋·黄庭坚·题虔州东禅圆照师新作御书阁
- 何人比拟明堂柱,几岁经营江汉洲。 -- 出自宋·黄庭坚·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灵椿台
- 张侯犹思在戎行,横山虎北开汉疆。 -- 出自宋·黄庭坚·和曹子方杂言
- 魏公德业冠当年,汝守威名竦汉边。 -- 出自宋·苏辙·送王恪郎中知襄州
- 附书勤扫东园雪,到日青梅未汉条。 -- 出自宋·苏辙·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八春日寄内
- 荷玉皇、恩重千秋,翠麓峻齐云汉。 -- 出自宋·吴文英·瑞鹤仙·记年时茂苑
- 雁北飞,人北望,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 -- 出自元·马致远·南吕·四块玉
- 金灯出土苔花碧,又照徐陵读汉书。 -- 出自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16
- 蟠夔小印镂珊瑚,小字高华出汉书。 -- 出自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191
-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 -- 出自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76
- 局步臞颜曳藜杖,薄暮微吟江汉上。 -- 出自宋·贺铸·玉钩环歌
- 苦荷老尽池台晚,鸿雁来多云汉秋。 -- 出自宋·贺铸·寄周文清
- 指麾细柳通河外,歌咏甘棠付汉滨。 -- 出自宋·曾巩·送高秘丞
- 东南经济得时英,方底除书下汉庭。 -- 出自宋·曾巩·送沈谏议
- 称吴称魏已纷纷,渭水西边独汉臣。 -- 出自宋·曾巩·孔明
- 黄河却胜天河水,万里萦纡入汉家。 -- 出自唐·司空图·浪淘沙
-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 出自唐·司空图·河湟有感
- 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 -- 出自清·郑燮·念奴娇 高座寺
- 霓舟忽舣鲈鱼乡,槎阁却凌云汉域。 -- 出自宋·张先·句
- 不将高卧邀刘主,自吐清谈护汉储。 -- 出自唐·韦庄·寄从兄遵
- 花船新造水中央,晓发当湖溯汉塘。 -- 出自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六十四
- 无心燕子观秦越,有口檐铃说汉唐。 -- 出自宋·白玉蟾·题南海祠
- 何人得见莲花女,此地空余江汉亭。 -- 出自宋·白玉蟾·武昌怀古十咏·江汉亭
- 光和初载大丹成,有甚工夫事汉灵。 -- 出自宋·白玉蟾·赞历代天师·第二代嗣师讳衡字灵真
- 岩訇洞砉石梁折,惊起五百罗汉半夜拨刺冲天飞。 -- 出自明·刘基·二鬼
- 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 -- 出自·陈毅·“七七”五周年感怀
- 桃源寂寂烟霞闭,天路悠悠星汉斜。 -- 出自唐·戴叔伦·赠韩道士(一作张佖诗)
-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 出自唐·陈陶·陇西行四首
- 牧龙丈人病高秋,群童击节星汉愁。 -- 出自唐·陈陶·谪仙词
- 香炉顶上紫烟浮,瀑布遥看银汉流。 -- 出自宋·李纲·望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