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在第12个字的诗句
汉在第一十二个字的诗句
- 许瓢却大尧天小,严濑应高汉座卑。 -- 出自宋·白玉蟾·寄桂隐
- 涧底菖蒲无可採,共君细读汉时碑。 -- 出自宋·白玉蟾·送郑阳春
-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 出自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
- 凿齿未驯虞礼乐,戈船犹驻汉旌旗。 -- 出自明·刘基·越山亭晚望
- 虞人诧见炎官伞,候骑讹传汉将旗。 -- 出自明·刘基·次韵和石末公红树诗
- 世禄三朝压凤池,杜陵公子汉庭知。 -- 出自唐·陈陶·赠江南李偕副使
- 记事还同楚倚相,传经远自汉扶阳。 -- 出自唐·权德舆·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
-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 出自唐·权德舆·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
- 何如圣代弹冠出,方朔曾为汉侍郎。 -- 出自唐·陆龟蒙·王先辈草堂
- 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 -- 出自唐·钱起·卢龙塞行,韦掌记
- 题柱盛名兼绝唱,风流谁继汉田郎。 -- 出自唐·钱起·和王员外雪晴早朝
- 莫讶轴闲茅屋小,个中藏得汉乾坤。 -- 出自宋·无名氏·义试诗·孔明草庐图
-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 出自明·戚继光·过文登营
- 百二城边过质子,千秋同戴汉家恩。 -- 出自明·戚继光·三屯新城工成志喜
- 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 -- 出自明·戚继光·塞外观音岩
- 和靖先生负美才,族孙今似汉庭枚。 -- 出自宋·梅尧臣·送林大年殿丞登第倅和州
- 大抵人生乐故居,山川况复汉南都。 -- 出自宋·王禹偁·送谭殿院之任南阳
- 妙术远惭周柱史,衰容争奈汉冯唐。 -- 出自宋·王禹偁·饶州马殿院频寄黑髭药服数千丸斑白未减作诗
- 重戴旧称秦御史,高堂新授汉封君。 -- 出自宋·王禹偁·送邵察院陪知朗州
- 花间水畔绿如茵,兴废曾经汉与秦。 -- 出自宋·邵雍·落花短吟
- 三千宾客愤未平,百二山河汉已兴。 -- 出自宋·邵雍·战国吟
- 邢侯胸中有王霸,不但游谈汉终贾。 -- 出自宋·晁补之·赠王顺之歌
- 却恨身为周柱史,不令人识汉官仪。 -- 出自宋·晁补之·戊子六月十三日曝书得史院赐笔感怀
- 世上此身愚莫比,雾縠翻惭汉童子。 -- 出自宋·晁补之·复用前韵遣怀呈鲁直唐公成季明略
- 博士曾瞻穆穆光,贤良犹抱汉文章。 -- 出自宋·朱翌·寄仲弥性祝子权
- 赖有区区张孝举,直言惊倒汉廷臣。 -- 出自宋·朱翌·颜鲁公画像
- 北望中原涕泪多,胡尘惨淡汉山河。 -- 出自近代·柳亚子·题张苍水集
- 不唱铙歌唱薤露,胡儿歌舞汉儿哀! -- 出自近代·柳亚子·哭威丹烈士
- 汉儿女嫁吴儿妇,吴儿尽是汉儿爷。 -- 出自唐·顾况·和知章诗
- 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 -- 出自宋·宋祁·朱云传
- 孑孑危橦突倒投,负材骄压汉场优。 -- 出自宋·宋祁·都街见缘橦伎感而成咏二阕
- 稽古虽勤成底力,心知不及汉儒才。 -- 出自宋·宋祁·再侍经筵有感
- 十行泥检润琼芝,序转仙曹汉省围。 -- 出自宋·宋祁·贺齐都官
- 芳荈摘山唐贡远,薧鱼升豆汉祠丰。 -- 出自宋·宋祁·谢都官监建安郡
- 白雪久残梁複道,黄头閒守汉楼船。 -- 出自宋·宋祁·兄长莒公赴镇道出西苑作诗有长杨猎近寒熊吼
- 贵宠逼身头未白,七貂终嗣汉西京。 -- 出自宋·宋祁·张宫苑拜嘉州刺史知恩州
- 柔桑密映秦楼骑,温诏香怀汉署泥。 -- 出自宋·宋祁·赠吴太博二首
- 堂堂八阵竟何为,长安不见汉官仪。 -- 出自宋·张耒·梁父吟
- 草舍隆中一幅巾,闭门三致汉将军。 -- 出自宋·张耒·题荣子邕陋居二首
- 便好灌园从老圃,此怀原是汉阴人。 -- 出自宋·张耒·晚步灵寿寺后二首
- 樵径雪迷唐苑路,鸟声寒集汉祠门。 -- 出自宋·张耒·雪晴野望
- 晓日天山雪半晴,红旗遥识汉家营。 -- 出自唐·窦庠·灵台镇赠丘岑中丞
-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 出自唐·祖咏·望蓟门
-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 出自唐·祖咏·望蓟门
- 向此隐来经几载,如今已是汉家朝。 -- 出自唐·马戴·题章野人山居 [一作秦系诗]
- 才年三十佩铜印,知尔弦歌汉水清。 -- 出自唐·李颀·送崔婴赴汉阳
-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 出自唐·许浑·途经秦始皇墓
- 越国旧无唐印绶,蛮乡今有汉衣冠。 -- 出自唐·许浑·朝台送客有怀
- 繁戏徒过鲁儒目,众欢方集汉郎心。 -- 出自唐·杨巨源·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
- 陇上征夫陇下魂,死生同恨汉将军。 -- 出自唐·高骈·塞上曲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