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在第13个字的诗句
毫在第一十三个字的诗句
- 谁谓他人无力气,不于好事拔毫毛。 -- 出自宋·方逢辰·颂徐大可为六县减免税粮得请
- 潇洒道装衣袖阔,昂藏寿相耳毫长。 -- 出自宋·方回·八月二十四日宾旸华父同登秀亭二首
- 心事天涯客海涯,自筹何止一毫差。 -- 出自宋·方回·岁除次韵全君玉有怀二首
- 沉里浮表数及迟,指下难明审毫里。 -- 出自宋·方回·送医工郭耕道
- 蓑风笠雨开荒寒,是谁幻化生毫端。 -- 出自宋·方回·题牧牛小卷
- 天经地续发真藻,特驱小物归毫端。 -- 出自宋·巩丰·二虫吟
- 酒量逡巡百盏空,诗锋顷刻千毫秃。 -- 出自宋·郭印·送莫少虚赴省试
- 六月滩涛剧奔吼,一分性命争毫厘。 -- 出自宋·何耕·题龙华佛阁
- 千年议论经几手,极力追倣分毫釐。 -- 出自宋·黄畴若·泽卿示兰亭考作萧翼取兰亭辞
- 佳处唯堪著胸次,平生久已付毫端。 -- 出自宋·李处权·过德孺池上二首
- 谁能幽窗勘铅黄,俯与群蚁争毫芒。 -- 出自宋·李若水·赠陈承务
- 密叶旋从人意长,劲枝全藉笔毫生。 -- 出自宋·梁宗范·题画竹绢扇面
- 方广即真华藏界,自他不隔一毫端。 -- 出自宋·刘棐·至石桥夜半风雨大作
- 有时此辈未妥帖,哮吼大嚼无毫全。 -- 出自宋·陆九渊·少时作
- 此景古今无尽藏,总归懒拙一毫端。 -- 出自宋·钱闻诗·题米元晖万里长江图
- 更作小亭供胜览,尽收吟思入毫端。 -- 出自宋·沈揆·题石井泉
- 叟也胸中天地宽,云烟衮衮出毫端。 -- 出自宋·史弥宁·书苏道士江行图后
- 那里十三,这边十五,后先不差毫发许。 -- 出自宋·释道冲·偈颂五十一首
- 大庾岭头一尊佛,疏山两度放毫光。 -- 出自宋·释道颜·颂古
- 珍重洪源湖海众,个中不隔一毫釐。 -- 出自宋·释慧开·偈颂八十七首
- 阿那律陀天眼观,大千摄入一毫端。 -- 出自宋·释慧远·楞严六根·非眼能见
- 百亿文殊真妙体,分明只在一毫端。 -- 出自宋·释明辩·颂古三十二首
- 冶父山前曾落节,午钧之重一毫釐。 -- 出自宋·释普岩·偈颂二十五首
- 荆棘林中宣妙义,蒺藜园里放毫光。 -- 出自宋·释清旦·颂古四首
- 般若如我大火聚,著得一丝飞毫麽。 -- 出自宋·释如珙·偈颂三十六首
- 颗粒果能无渗漏,少林初不隔毫厘。 -- 出自宋·释昙华·偈颂六十首
- 三处移场定是非,顽心全不改毫釐。 -- 出自宋·释咸杰·颂古六首
- 多少牙人并贩子,却来升合较毫厘。 -- 出自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
- 斜把金刀勾得著,一毫头是一毫头。 -- 出自宋·释心月·净发
- 一句了然超百已,如如不动纤毫力。 -- 出自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
- 乾坤大地一只眼,用来还似一毫芒。 -- 出自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
- 辨因木耳再来人,巧幻不亏於毫末。 -- 出自宋·释印肃·赞三十六祖颂
- 却叹回时鬓似霜,眉毛眼睫放毫光。 -- 出自宋·释印肃·颂十玄谈·达本
- 大开宝藏施珠珍,个裹无私一毫发。 -- 出自宋·释印肃·万载县桥疏
- 匝地周天居土眼,元来只在一毫厘。 -- 出自宋·释印肃·与廖维高
- 无缝塔前风色高,洞然不隔丝毫许。 -- 出自宋·释正觉·送愿上人归乡
- 普为人天开正眼,大千沙界一毫收。 -- 出自宋·释智鉴·颂古十一首
- 觉体如如不变时,能驱万象人毫釐。 -- 出自宋·释智愚·酬觉如居士
- 风淡云收见天末,始知吴在一毫中。 -- 出自宋·释智愚·小吴轩
- 或谓将心与汝安,觅心不见一毫端。 -- 出自宋·释子淳·偈二十二首
- 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 出自宋·宋仁宗·莲花经赞
- 立朝早已擅风采,料敌曾不失毫厘。 -- 出自宋·苏颂·次韵王宣徽太尉耆年会诗
- 世承朝恩万钧重,省思此去酬毫厘。 -- 出自宋·苏籀·饮东窗一首
- 岚光染秋迸疏帘,哦诗屡秃霜毫尖。 -- 出自宋·汪炎昶·寄赠张吏日
- 相见开怀忘岁月,因论微言鉴毫发。 -- 出自宋·王钦若·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 压倒念奴价百倍,兴来奇怪生毫端。 -- 出自·王山·答盈盈
- 草际鸣蛩更强聒,满怀秋思寄毫端。 -- 出自宋·卫泾·夜坐
- 研丹吮粉尤精奇,且与王爵争毫厘。 -- 出自宋·吴龙翰·冯永之号冰壶工水墨丹青
- 渗漉仁风并义泽,只今光焰在毫端。 -- 出自宋·徐谊·石井泉
- 雪月风烟俱属我,一时收拾付毫端。 -- 出自宋·杨公远·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