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第7个字的诗句
此在第七个字的诗句
- 青山南,白石北,此地嵯峨人不识。 -- 出自宋·苏轼·诗三句
- 异哉寸波中,露此横海脊。 -- 出自宋·苏轼·双井白龙
- 誓将泛江湖,雪此喣沫羞。 -- 出自宋·苏轼·送宋君用游辇下
- 若人道德人,视此亦戏剧。 -- 出自宋·苏轼·邓忠臣母周氏挽词
- 胡不载之归,用此顽且丑。 -- 出自宋·苏轼·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
- 逮君帻未堕,对此月犹横。 -- 出自宋·苏轼·赵德麟饯饮湖上舟中对月
- 逝将江海去,安此麋鹿姿。 -- 出自宋·苏轼·次韵钱穆父会饮
- 洗眼忽惊笑,见此玉节郎。 -- 出自宋·苏轼·谢仲适坐上送王敏仲北使
- 喜有贤主人,共此残烛光。 -- 出自宋·苏轼·谢仲适坐上送王敏仲北使
- 所以靖节翁,服此黔娄衣。 -- 出自宋·苏轼·和陶咏三良
- 不惜十年力,治此五亩园。 -- 出自宋·苏轼·寄题梅宣义园亭
- 羡君欲归去,柰此未报恩。 -- 出自宋·苏轼·寄题梅宣义园亭
- 知有故人家在此,速将诗卷洗闲愁。 -- 出自宋·苏轼·绝句一首
- 又曷为一朝去此而不顾兮,悲此空山之人也。 -- 出自宋·苏轼·上清词
- 公子只应见画,此中我独知津。 -- 出自宋·苏轼·失题三道
- 穿墉何卑微,托此得佳誉。 -- 出自宋·苏轼·鼠须笔
- 贤哉江东守,收此幕中奇。 -- 出自宋·苏轼·送程之邵签判赴阙
- 今君舍我去,从此故人稀。 -- 出自宋·苏轼·送虢令赵荐
- 当时已凄断,况此两衰老。 -- 出自宋·苏轼·初秋寄子由
- 飘然不系舟,乘此无尽兴。 -- 出自宋·苏轼·次韵赵景贶春思且怀吴越山水
- 幸有余薪米,养此老不才。 -- 出自宋·苏轼·和陶乞食
- 西行未必能胜此,空唱崔徽上白楼。 -- 出自宋·苏轼·和赵郎中见戏二首(赵以徐妓不如东武诗中见
- 顾我无足恋,恋此山水清。 -- 出自宋·苏轼·次韵答王巩(一题:次韵答参寥)
- 余既得其方,作此歌遗之。 -- 出自宋·苏轼·蜜酒歌(并叙)
- 长使齐安人,指此说两翁。 -- 出自宋·苏轼·元修菜(并叙)
- 何人修水上,种此一双玉。 -- 出自宋·苏轼·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 故人柳子玉宝此画,云是唐本,宋复古所临者。 -- 出自宋·苏轼·破琴诗(并引)
- 烈士家风安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 出自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
- 相传如此,戏作此诗。 -- 出自宋·苏轼·石塔寺(并引)
- 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 -- 出自宋·苏轼·石芝诗(并引)
- 古来人事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 -- 出自宋·苏轼·昭君村
- 寒泉未必能胜此,奈有银瓶素绠何。 -- 出自宋·苏轼·藏春坞
- 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 -- 出自宋·苏轼·和陶答庞参军三送张中。
- 纠纆不吾欺,宁此忧患先。 -- 出自宋·苏轼·和陶连雨独饮二首
-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 出自先秦·诗经·巷伯
- 无罪无辜,乱如此幠。 -- 出自先秦·诗经·巧言
-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 -- 出自先秦·诗经·何人斯
-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 出自宋·李清照·多丽·小楼寒
- 庆高闳[7]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 出自宋·李清照·长寿乐·微寒应候[2]
-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 出自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
-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 出自唐·杜甫· 赠卫八处士
-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 出自唐·杜甫·又呈吴郎
- 杖策可入舟,送此齿发暮。 -- 出自唐·杜甫·雨
- 尔宁要谤讟,凭此近荧侮。 -- 出自唐·杜甫·火
- 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 -- 出自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 南方瘴疠地,罹此农事苦。 -- 出自唐·杜甫·雷
- 不辞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 出自唐·杜甫·龙门镇
- 荒哉隋家帝,制此今颓朽。 -- 出自唐·杜甫·九成宫
- 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 -- 出自唐·杜甫·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 出自唐·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