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在第6个字的诗句
故在第六个字的诗句
- 万里衔芦别故乡,雪飞雨宿向潇湘。 -- 出自唐·杜牧·雁
-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 出自唐·杜牧·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 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 -- 出自唐·杜牧·芭蕉
- 北阙南山是故乡,两枝仙桂一时芳。 -- 出自唐·杜牧·赠终南兰若僧
-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 出自魏晋·曹操·却东西门行
- 待驾栖鸾老,故宫椒壁圮。 -- 出自唐·李贺·昌谷诗〈五月二十七日作。〉
- 渠不知此机,故自认愆尤。 -- 出自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 笛材平莹家故藏,砚璞坳清此新得。 -- 出自宋·王安石·次韵信都公石枕蕲簟
-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 出自宋·王安石·将次相州
- 东路角巾非故约,西州华屋漫修椽。 -- 出自宋·王安石·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
- 已闻邻杏好,故挽一枝春。 -- 出自宋·王安石·病中睡起折杏花数枝二首
- 子孙险不失故物,社稷陵夷从此始。 -- 出自宋·王安石·开元行
- 拱木延陵瞻故国,丛祠瓜步认前朝。 -- 出自宋·王安石·送真州吴处厚使君
- 珠玉不自贵,故为人所怜。 -- 出自宋·王安石·送谢师宰赴任楚州
- 行思江南悲故事,溪谷冬暖花常流。 -- 出自宋·王安石·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
- 细事岂足论,故欲论其大。 -- 出自宋·王安石·寄曾子固
- 投老唯公最故人,相寻长恨隔城闉。 -- 出自宋·王安石·长干释普济坐化
- 亦时疑世人,故自有能识。 -- 出自宋·王安石·七星砚
- 暮寻北郭归,故绕东冈出。 -- 出自宋·王安石·望锺山
- 昔人不可见,故物尚或存。 -- 出自宋·王安石·谢公墩
- 此山无踯躅,故国有杨梅。 -- 出自宋·王安石·题齐安寺山亭
- 误褫云巾别故山,抵吴由越两间关。 -- 出自宋·王安石·姑胥郭
- 南狩皖山非故地,北师淮水失名王。 -- 出自宋·王安石·和微之重感南唐事
- 风流翳蓬颗,故地使人嗟。 -- 出自宋·王安石·东门
- 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 -- 出自唐·孟浩然·登万岁楼
-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军。 -- 出自唐·孟浩然·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 先贤杳不接,故老犹可访。 -- 出自唐·张九龄·九月九日登龙山
- 清规留草议,故事在封章。 -- 出自唐·张九龄·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
- 挥手一来归,故溪无处觅。 -- 出自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 逐客憔悴久,故乡云雨乖。 -- 出自唐·刘禹锡·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因寄
-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 出自唐·刘禹锡·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 东道诸侯皆故人,留连必是多情处。 -- 出自唐·刘禹锡·送寥参谋东游二首
- 蔓草佳城闭,故林棠树秋。 -- 出自唐·刘禹锡·途次敷水驿,伏睹华州舅氏昔日行县题诗处,
- 远守宦情薄,故人书信来。 -- 出自唐·刘禹锡·途次大梁,雪中奉天平令狐相公书问,兼示新
- 四府旧闻多故吏,几人垂泪拜碑前。 -- 出自唐·刘禹锡·王思道碑堂下作
- 初哀狂童袭故事,文告不来方振怒。 -- 出自唐·刘禹锡·平齐行二首
- 应以客卿葬,故临官道边。 -- 出自唐·刘禹锡·题淳于髡墓
- 从来不堕马,故遣髻鬟斜。 -- 出自唐·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 谁念在江岛,故人满天朝。 -- 出自唐·岑参·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 应怜未归客,故勒欲开花。 -- 出自宋·欧阳修·春雪
- 畜药蠲痾虽故事,使民无疾乃深仁。 -- 出自宋·欧阳修·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 清名畏杨绾,故事问胡公。 -- 出自宋·欧阳修·宋宣献公挽词三首
- 荥阳夜闻雨,故人留我笑。 -- 出自宋·欧阳修·代书寄尹十一兄杨十六王三
- 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 -- 出自宋·欧阳修·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 征车倦长道,故国有乔木。 -- 出自宋·欧阳修·行次叶县
- 陇鸟回头思故乡,美人清歌蛾眉扬,一酹凛冽回春阳。 -- 出自宋·欧阳修·鹦鹉螺
- 引流辟易趋故道,闭口不敢烦官吏。 -- 出自宋·欧阳修·巩县初见黄河
- 石上紫豪家故有,剡藤莹滑如玻璃。 -- 出自宋·欧阳修·再和圣愈见答
- 汉超虽已久,故老尚歌讴。 -- 出自宋·欧阳修·送李太傅知冀州
- 岂止轩裳夸故里,已将锺鼎勒元勋。 -- 出自宋·欧阳修·寄题相州荣归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