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第5个字的诗句
年在第五个字的诗句
- )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 -- 出自宋·苏轼·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
- 不见十余年,想作龙蛇长。 -- 出自宋·苏轼·戏作种松
- 却后五百年,骑鹤还故乡。 -- 出自宋·苏轼·戏作种松
- 却寻三十年前味,未饭钟时已饭茶。 -- 出自宋·苏轼·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
- 俯仰四十年,始知此生浮。 -- 出自宋·苏轼·九日次定国韵
- 先生英妙年,一扫千兔秃。 -- 出自宋·苏轼·寄傲轩
- 去国已八年,故人今有谁。 -- 出自宋·苏轼·次韵王巩留别
- │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 -- 出自宋·苏轼·答郡中同僚贺雨11111111
- 东来三十年,愧此一束书。 -- 出自宋·苏轼·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新治小斋戏作
- 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 -- 出自宋·苏轼·送陈伯修察院赴阙
-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 出自宋·苏轼·游杭州山
- 我後五百年,清梦未易求。 -- 出自宋·苏轼·和陶贫士七首
- 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 -- 出自宋·苏轼·送竹几与谢秀才
- 安心有道年颜好,遇物无情句法新。 -- 出自宋·苏轼·次韵赠清凉长老
- 烈士叹暮年,老骥悲伏枥。 -- 出自宋·苏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或为苏过作?
- 自知乐事年年减,难得高人日日闲。 -- 出自宋·苏轼·病中独游净慈谒本长老周长官以诗见寄仍邀游
-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 出自宋·苏轼·石炭
- 一住三十年,此怀未始忘。 -- 出自宋·苏轼·感旧诗
- 弟子苍髯年八十,养生世世授遗书。 -- 出自宋·苏轼·失题二首
- 却思二十年,出处非人谋。 -- 出自宋·苏轼·熙宁中,轼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厅,囚系皆
- 〔熙宁十年,诏以龙山废佛祠为表忠观。 -- 出自宋·苏轼·送表忠观钱道士归杭
- 忽忆丙申年,京邑大雨滂。 -- 出自宋·苏轼·牛口见月
- 嗟我昔少年,守道贫非疚。 -- 出自宋·苏轼·次韵答章传道见赠
- 犹嫌白发年前少,故点红灯雪里看。 -- 出自宋·苏轼·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
- 长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 -- 出自宋·苏轼·夜卧濯足
- 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 -- 出自宋·苏轼·和陶郭主簿二首
- 病瘦独弥年,束薪与谁析。 -- 出自宋·苏轼·和陶移居二首
- 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 -- 出自宋·苏轼·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
-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 出自宋·苏轼·司命宫杨道士息轩
- 从此定知年谷熟,姑山亲见雪肌肤。 -- 出自宋·苏轼·玉盘盂
- 忽忆従军年少时,轻裘细马百不知。 -- 出自宋·苏轼·铁沟行赠乔太博
- 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 -- 出自宋·苏轼·初别子由
- 出入四十年,忧患未尝辞。 -- 出自宋·苏轼·送张安道赴南都留台
- 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 出自宋·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 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 -- 出自宋·苏轼·答郡中同僚贺雨
- 何为二十年,纪忆作此{左言右由} -- 出自宋·苏轼·石塔寺
- 是时最少年,白晰未有髭。 -- 出自宋·苏轼·送司勋子才丈赴梓州
- 至今三十年,父老犹嗟咨。 -- 出自宋·苏轼·送司勋子才丈赴梓州
- 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 -- 出自宋·苏轼·苏州姚氏三瑞堂(姚氏世以孝称)
- 従此定知年谷熟,姑山亲见雪肌肤。 -- 出自宋·苏轼·玉盘盂二首(并叙)
- 漂流二十年,始悟万缘虚。 -- 出自宋·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一题:奉和师中丈汉公兄见
- 别来未一年,落尽骄气浮。 -- 出自宋·苏轼·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
- (古语云:一年之计,树之以谷;十年之计,树之以木;百年之计,树之以德。 -- 出自宋·苏轼·万松亭(并叙)
- 一往三十年,此怀未始忘。 -- 出自宋·苏轼·感旧诗(并引)
- 何为三百年,记忆作此讪。 -- 出自宋·苏轼·石塔寺(并引)
- ”今四十七年矣。 -- 出自宋·苏轼·天竺寺(并引)
- 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祐寺。 -- 出自宋·苏轼·迁居(有引)
- 漂流四十年,今乃言卜居。 -- 出自宋·苏轼·和陶和刘柴桑
-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 出自·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 出自·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