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4个字的诗句
山在第四个字的诗句
-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 出自宋·苏轼·初入庐山三首
- 西望雪山烽火尽,不妨樽酒寄平生。 -- 出自宋·苏轼·次许冲元韵送成都高士敦钤辖
- 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 -- 出自宋·苏轼·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 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 -- 出自宋·苏轼·荆门惠泉
- 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 出自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六首
- 昨夜南山雨,西溪不可渡。 -- 出自宋·苏轼·五禽言五首
- 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 -- 出自宋·苏轼·宿临安净土寺
- 却下关山入蔡州,为买乌犍三百尾。 -- 出自宋·苏轼·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任时知泸州,亦坐事
- 骑上下山亦疏矣,鲦従容出何为哉。 -- 出自宋·苏轼·陈伯比和回字复次韵?此诗为晁补之作?
- 其高如山,其清如泉。 -- 出自宋·苏轼·鸣泉思,思君子也。君子抱道且殆,而时
-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 -- 出自宋·苏轼·游惠山
- 犹喜孤山下,相逢说旧游。 -- 出自宋·苏轼·哭欧公孤山僧惠思示小诗次韵
- 闻有弁山何处是,为君四面竟求看。 -- 出自宋·苏轼·赠莘老七绝
- 还在此山中,相逢不相识。 -- 出自宋·苏轼·卢山五咏 卢敖洞(图经云:敖,秦博士,避
- 柂转三山没,风回五两偏。 -- 出自宋·苏轼·至真州再和二首
- 枕上溪山犹可见,门前冠盖已相望。 -- 出自宋·苏轼·次韵赵令铄
- 定是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 出自宋·苏轼·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
- 每到平山忆醉翁,悬知他日君思我。 -- 出自宋·苏轼·次韵和晁无咎学士相迎
- 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 -- 出自宋·苏轼·新酿桂酒
- 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 出自宋·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 出自宋·苏轼·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 莫向骊山去,君王不喜儒。 -- 出自宋·苏轼·卢山五咏 饮酒台
- 井落依山尽,岩崖发兴新。 -- 出自宋·苏轼·真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
- 笑指北山云,诃我不归耕。 -- 出自宋·苏轼·留别蹇道士拱辰
-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 出自宋·苏轼·夜泊牛口
-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 出自宋·苏轼·江上看山
-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 -- 出自宋·苏轼·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 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 出自宋·苏轼·过都昌
- 雷阗阗,山昼晦。 -- 出自宋·苏轼·太白词
- 东阳佳山水,未到意已清。 -- 出自宋·苏轼·送钱藻出守婺州得英字
- 江边乱山赤如赭,陵阳正在千山头。 -- 出自宋·苏轼·送文与可出守陵州
- 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 -- 出自宋·苏轼·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
- 清溪到山尽,飞路盘空小。 -- 出自宋·苏轼·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
- 甘心向山水,结发事文章。 -- 出自宋·苏轼·张庖民挽词
-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 -- 出自宋·苏轼·东府雨中别子由
- 小摘饭山僧,清安寄真赏。 -- 出自宋·苏轼·雨后行菜圃
- 会见四山朝鹤驾,更看二李控鲸鱼。 -- 出自宋·苏轼·次韵韶倅李通直二首
- 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 -- 出自宋·苏轼·万山
- 溢而怀山,宰禹所忧。 -- 出自宋·苏轼·何公桥
- 驾言龙山,宴凯群哲。 -- 出自宋·苏轼·龙山补亡
- 请吏黑山归属国,给扶黄发拜严宸。 -- 出自宋·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 (郡东卢山,绝类峨眉而小。 -- 出自宋·苏轼·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二首
-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 -- 出自宋·苏轼·赠上天竺辩才师
- 绿槐如山暗广庭,飞虫绕耳细而清。 -- 出自宋·苏轼·次韵答刘泾
- 往问卞山龙,曷不安厥家。 -- 出自宋·苏轼·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 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 -- 出自宋·苏轼·送渊师归径山
- 忆昔湖山共寻胜,相逢杯酒两忘忧。 -- 出自宋·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
-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 出自宋·苏轼·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 水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 -- 出自宋·苏轼·扶风天和寺
- 骑上下山亦疏矣,儵从容出何为哉。 -- 出自宋·苏轼·陈伯比和回字复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