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3个字的诗句
山在第三个字的诗句
- 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 出自宋·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 出自宋·苏轼·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
- 岂比山泽臞,忍饥啖柏松。 -- 出自宋·苏轼·安期生?并引?
- 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 出自宋·苏轼·和寄天选长官?此诗为释道潜作?
-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 出自宋·苏轼·过岭寄子由三首?此诗第三首为子由作?
- 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 出自宋·苏轼·荆门惠泉
-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上左医右殳下石}万车炭。 -- 出自宋·苏轼·石炭
- 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 出自宋·苏轼·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 就中山堂雪更奇,青松怪石乱琼丝。 -- 出自宋·苏轼·大雪青州道上有怀东武园亭寄交孔周翰
- 浮来山高回望失,武陵路绝无人送。 -- 出自宋·苏轼·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
- 误抛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 -- 出自宋·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 寄语山神停伎俩,不闻不见我何穷。 -- 出自宋·苏轼·十一月九日夜梦与人论神仙道术因作一诗八句
- 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不离禅。 -- 出自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或谓为释元净作?
- 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 -- 出自宋·苏轼·游惠山
- 不堪山鸟号归去,长遣王孙苦忆家。 -- 出自宋·苏轼·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
-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 出自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
- 我従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 出自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
- 天目山前渌浸裾,碧澜堂下看衔舻。 -- 出自宋·苏轼·赠莘老七绝
- 漫说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 -- 出自宋·苏轼·答陈述古二首
-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 -- 出自宋·苏轼·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 闻道山中富奇药,往往灵芝杂葵薤。 -- 出自宋·苏轼·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 安得山泉变春酒,与子一洗寻常债。 -- 出自宋·苏轼·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 出自宋·苏轼·和秦太虚梅花
- 南州山水能为助,更有英辞胜广骚。 -- 出自宋·苏轼·谢曹子方惠新茶?此诗为刘分攵作?
- 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 -- 出自宋·苏轼·留题石经院三首
- 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 -- 出自宋·苏轼·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
- 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 -- 出自宋·苏轼·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
-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 出自宋·苏轼·陌上花三首
- (天目山唐道士常冠铁冠,于潜妇女皆插大银栉,长尺许,谓之蓬沓。 -- 出自宋·苏轼·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
- 行逢山水辄羞叹,此去未免勤盐齑。 -- 出自宋·苏轼·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 出自宋·苏轼·寿星院寒碧轩
- 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 -- 出自宋·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 出自宋·苏轼·隆中
- 黄叶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 出自宋·苏轼·秋思寄子由
-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 出自宋·苏轼·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
- 谓言山石生涧沟。 -- 出自宋·苏轼·代书答梁先
- 江梅山杏为谁容,独笑依依临野水。 -- 出自宋·苏轼·和王晋卿送梅花次韵
- 两邦山水未凄凉,二老风流总健强。 -- 出自宋·苏轼·赠张刁二老
- 我本山中人,习见匪独闻。 -- 出自宋·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
- 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二垄一知音。 -- 出自宋·苏轼·次晁无咎韵阎子常携琴入村
- 不道山人今忽去,晓猿啼处月茫茫。 -- 出自宋·苏轼·和参寥
- 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 -- 出自宋·苏轼·和陶止酒
- 憺将山河与日月长在,若有人兮,梦中仇池我归路。 -- 出自宋·苏轼·山坡陀行
- 未报山陵国士知,遶林松柏已猗猗。 -- 出自宋·苏轼·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
- 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 -- 出自宋·苏轼·江月五首
- 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独夜。 -- 出自宋·苏轼·江月五首
- 三更山吐月,栖鸟亦惊起。 -- 出自宋·苏轼·江月五首
- 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 -- 出自宋·苏轼·江月五首
- 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 -- 出自宋·苏轼·江月五首
- 莫把山林笑朝市,老夫手里有乌藤。 -- 出自宋·苏轼·碣石庵戏赠湛庵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