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3个字的诗句
山在第三个字的诗句
- 转头山下转头看。 -- 出自宋·苏轼·江神子/江城子
- 寂寞山城人老也。 -- 出自宋·苏轼·蝶恋花 密州上元
-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出自宋·苏轼·行香子 过七里濑
- 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 出自宋·苏轼·醉翁操·琅然
- 响空山。 -- 出自宋·苏轼·醉翁操·琅然
- 玉龟山。 -- 出自宋·苏轼·戚氏·玉龟山
-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 -- 出自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 不辞山寺远,来作鹿鸣呦。 -- 出自宋·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灭决囚禁。自
- 古郡山为城,层梯转朱栏。 -- 出自宋·苏轼·甘露寺
-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 出自宋·苏轼·再用前韵
- 苍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 出自宋·苏轼·竹枝歌
-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 出自宋·苏轼·岘山
-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溜。 -- 出自宋·苏轼·岘山
- 梦破山骨冷,扶桑未放晓。 -- 出自宋·苏轼·待旦
- 宝云山前路盘纡。 -- 出自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 岂知山林士,肮脏乃尔贵。 -- 出自宋·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
- 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 出自宋·苏轼·江西
- 过淮山渐好,松桧亦苍然。 -- 出自宋·苏轼·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
- 微生山海间,坐受瘴雾侵。 -- 出自宋·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 对玉山人今老矣,见恒河性故依然。 -- 出自宋·苏轼·在彭城日,与定国为九日黄楼之会。今复以是
- 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 -- 出自宋·苏轼·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
- 始悟山野姿,异趣难自强。 -- 出自宋·苏轼·湖上夜归
- 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 出自宋·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
-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 出自宋·苏轼·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 出自宋·苏轼·送贾讷倅眉二首
-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 -- 出自宋·苏轼·雪浪石
- 不学山王乘驷马,回头空指黄公垆。 -- 出自宋·苏轼·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簿,雅
- 爱此山中人,缥缈如仙子。 -- 出自宋·苏轼·自仙游回至黑水见居民姚氏山亭高绝可爱复憩
-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 -- 出自宋·苏轼·游径山
- 我本山中人,寒苦盗寸廪。 -- 出自宋·苏轼·监试呈诸试官
- 苏门山上莫长啸,薝葡林中无别香。 -- 出自宋·苏轼·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
-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 出自宋·苏轼·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
- 伛偻山前叟,迎我如迎新。 -- 出自宋·苏轼·再过常山和昔年留别诗
- )盆山不可隐,画马无由牧。 -- 出自宋·苏轼·轼欲以石易画晋卿难之穆父欲兼取二物颖叔欲
- 念我山中人,久与麋鹿并。 -- 出自宋·苏轼·送吕行甫司门倅河阳
- 闻道山中树,犹余手种松。 -- 出自宋·苏轼·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
- )南山连大散,归路走吾州。 -- 出自宋·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
- 谁谓山石顽,识此希世彦。 -- 出自宋·苏轼·自净土步至功臣寺
-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 出自宋·苏轼·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 谓是山中人,相望了不隔。 -- 出自宋·苏轼·送运判朱朝奉入蜀七首
- 若逢山中友,问我归何日。 -- 出自宋·苏轼·送运判朱朝奉入蜀七首
- (谓涂山氏。 -- 出自宋·苏轼·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 )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 -- 出自宋·苏轼·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 取出山下,辄变色不复温莹。 -- 出自宋·苏轼·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 杖藜山谷间,状类渤海龚。 -- 出自宋·苏轼·和陶贫士七首
- 天目山前绿浸裙,碧澜堂上看衔舻。 -- 出自宋·苏轼·赠孙莘老七绝
- 寒尽山中无历日,雨斜江上一渔蓑。 -- 出自宋·苏轼·赠梁道人
- 对玉山人虽老矣,见恒河性故依然。 -- 出自宋·苏轼·在彭城日与定国为九日黄楼之会今复以是日相
- 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 -- 出自宋·苏轼·赠清凉寺和长老
- 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 -- 出自宋·苏轼·广州蒲涧寺(地产菖蒲,十二节。相传安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