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第6个字的诗句
安在第六个字的诗句
- 不应屡费讥安石,但使无多酌次公。 -- 出自宋·苏轼·次韵韩康公置酒见留
-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 出自宋·苏轼·骊山?此诗为李廌作?
- 寓世身如梦,安闲日似年。 -- 出自宋·苏轼·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
- 何当血肉身,安得常强健。 -- 出自宋·苏轼·无题?此为白居易诗?
- ”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于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吃羊羔儿酒耳。 -- 出自宋·苏轼·赵成伯家有姝丽仆忝乡人不肯开樽徒吟春雪谨
- 相望五百里,安得自其牖。 -- 出自宋·苏轼·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殁追和其韵
- 扣门呼阿同,安寝已太康。 -- 出自宋·苏轼·感旧诗
- 岂知涛澜上,安若堂与闺。 -- 出自宋·苏轼·东新桥
- 乐天早退今安有,摩诘长闲古亦无。 -- 出自宋·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功旧宅图
- 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 -- 出自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到涿州见寄四首
- 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 出自宋·苏轼·次韵蒋颖叔
- 山棚盗散人安寝,劝买耕牛发陈廪。 -- 出自宋·苏轼·送王伯AA28守虢
- 煮蔬为夜餐,安识肉与酒。 -- 出自宋·苏轼·夜泊牛口
- 兴来且作寻安道,醉後何须觅老兵。 -- 出自宋·苏轼·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见,留二绝
- 洪泽三十里,安流去如飞。 -- 出自宋·苏轼·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
- 犹言不见戴安道,为问适従何处来。 -- 出自宋·苏轼·雪溪乘兴
- 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 -- 出自宋·苏轼·答吕梁仲屯田
- 江湖涉浩渺,安得与之偕。 -- 出自宋·苏轼·泊南牛口期任遵圣长官到晚不及见复来
- 寒松无时花,安得插髻鬟。 -- 出自宋·苏轼·次京师韵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运判
- 知君非金石,安得长托附。 -- 出自宋·苏轼·和陶神释
- 渊明得此理,安处故有年。 -- 出自宋·苏轼·和陶怨诗示庞邓
- 我非田农家,安能事粗耰。 -- 出自宋·苏轼·送宋君用游辇下
- 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 出自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
- 舣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计已成。 -- 出自宋·苏轼·次韵答孙侔
- 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 -- 出自宋·苏轼·以屏山赠欧阳叔弼
- 逝将江海去,安此麋鹿姿。 -- 出自宋·苏轼·次韵钱穆父会饮
- 海南无冬夏,安知岁将穷。 -- 出自宋·苏轼·和陶戴主簿
- 乘桴我欲従安石,遁世谁能识子嗟。 -- 出自宋·苏轼·次韵陈海州乘槎亭
- 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 -- 出自宋·苏轼·赠写真何充秀才
- 忽然赠我意安在,两脚未许甘衰歇。 -- 出自宋·苏轼·铁拄杖(并叙)
- 房州通判许安世,以书遗余言:“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 -- 出自宋·苏轼·三朵花(并叙)
- 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 -- 出自宋·苏轼·欧阳叔弼见访诵陶渊明事叹其绝识叔弼既去感
-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 出自先秦·诗经·斯干
-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 出自先秦·诗经·棠棣
-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 出自·毛泽东·五古·挽易昌陶
- 姓名谁复知安史? -- 出自宋·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 出自唐·杜甫·无家别
-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 出自唐·杜甫·垂老别
- 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欢。 -- 出自唐·杜甫·彭衙行
- 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 -- 出自唐·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 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 出自唐·杜甫·别赞上人
- 天开地裂长安陌,寒尽春生洛阳殿。 -- 出自唐·杜甫·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
- 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 出自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梓州作,寄成都故居)
- 将军树勋起安西,昆仑虞泉入马蹄。 -- 出自唐·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 蹭蹬多拙为,安得不皓首。 -- 出自唐·杜甫·上水遣怀
- 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 -- 出自唐·杜甫·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
- 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 -- 出自唐·杜甫·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 克复成如此,安危在数公。 -- 出自唐·杜甫·收京
- 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 -- 出自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
- 灵芝冠众芳,安得阙亲近。 -- 出自唐·杜甫·赠郑十八贲(云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