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在第7个字的诗句
声在第七个字的诗句
- 胸中有句吐无声,写作生绡三四幅。 -- 出自宋·华岳·僧画
- 欹窗颺飋漏风声,坏壁斜斜半草行。 -- 出自宋·张明中·题朱陵观三首
- 促丝历历行泛声,紫霞仙翁之为琴。 -- 出自宋·张埴·紫霞宫听南风操
- 苍然亭下櫂歌声,十里重湖第一程。 -- 出自宋·张埴·解苍然亭
- 愁听黄莺唤友声,空闺曙色梦初成。 -- 出自·***·凤凰台怪和歌四首
- 樯影浮寒水,篙声碎断冰。 -- 出自唐·陈翊·晓行
- 秋色生苔砌,泉声入梵宫。 -- 出自唐·冷朝阳·宿柏岩寺
- 风翻乱叶林有声,雪映闲庭月无色。 -- 出自唐·朱湾·同清江师月夜听坚正二上人为怀州转法华经歌
-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 出自唐·贾弇·状江南·孟夏
- 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 -- 出自·吕渭·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
- 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 -- 出自唐·崔元翰·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孔校书、王秀才游
- 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 -- 出自唐·袁高·茶山诗
-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 -- 出自唐·武元衡·秋怀奉寄朱补阙
- 草色金堤晚,莺声御柳斜。 -- 出自唐·武元衡·长安春望
- 马色关城晓,蝉声驿路长。 -- 出自唐·武元衡·送许著作分司东都
- 丽藻浮名里,哀声夕照中。 -- 出自唐·武元衡·经严秘校维故宅
- 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 -- 出自唐·武元衡·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
- 舞态随人谢,歌声寄鸟言。 -- 出自唐·李君房·石季伦金谷园
- 惆怅繐帷前,歌声苦于哭。 -- 出自宋·欧阳詹·铜雀妓
- 正是闽中越鸟声,几回留听暗沾缨。 -- 出自宋·欧阳詹·与林蕴同之蜀,途次嘉陵江,认得越鸟声,呈
- 鱼乐翻秋水,乌声隔暮烟。 -- 出自唐·吕温·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
-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 出自唐·吕温·闻砧有感
-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 出自唐·韦式·一字至七字诗·竹
- 踏破苍苔马有声,百金一诺不寒盟。 -- 出自宋·王炎·和祝季通韵
- 产璞芙蓉坑,金声而玉德。 -- 出自宋·王炎·游砚山
- 草色凝陈榻,书声出董帷。 -- 出自唐·牟融·题朱庆余闲居四首
- 曲径绕丛林,钟声杂梵音。 -- 出自唐·牟融·访请上人
- 少女棹舟归,歌声逐流水。 -- 出自唐·李赤·姑熟杂咏·丹阳湖
- 杖策倚柴门,泉声隔岸闻。 -- 出自唐·汪万於·晚眺
- 十二峰前月,三声猿夜愁。 -- 出自唐·李德裕·重忆山居六首·巫山石
- 深树黄鹂晓一声,林西江上月犹明。 -- 出自唐·熊孺登·青溪村居二首
- 蛟龙久无雷雨声,鸾凤空踏莓苔舞。 -- 出自唐·周匡物·古镜歌
- 冶艳出神仙,歌声胜管弦。 -- 出自唐·郑还古·赠柳氏妓
- 暖色先骊岫,寒声别雁群。 -- 出自唐·沈亚之·宿后自华阳行次昭应寄王直方
- 客话曾谁和,虫声少我吟。 -- 出自唐·周贺·城中秋作
- 中夕萧关宿,边声不可闻。 -- 出自唐·郑巢·送灵溪李侍郎
- 棋局阴长合,箫声秘不通。 -- 出自唐·章孝标·玄都观栽桃十韵
- 制律窥元化,因声感八风。 -- 出自唐·蒋防·八风从律
- 走马论边备,飞声感庙谟。 -- 出自唐·李敬方·闻高侍御卒贬所
- 山色城池近,江声鼓角连。 -- 出自唐·顾非熊·送李廓侍御赴剑南
- 自有归期在,蝉声处处催。 -- 出自唐·顾非熊·送友人归汉阳
- 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 -- 出自唐·厉玄·从军行
- 喜气迎捷书,欢声送羽檄。 -- 出自唐·杨乘·甲子岁书事
- 客思偏来夜,蝉声觉送秋。 -- 出自宋·李远·与碧溪上人别
- 江思苇花折,笛声关月高。 -- 出自唐·喻凫·答刘录事夜月怀湘西友人见寄
- 露色冈莎冷,蝉声坞木深。 -- 出自唐·喻凫·秋日将归长安留别王尚书
- 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 -- 出自唐·刘得仁·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
- 坐久东楼望,钟声振夕阳。 -- 出自唐·刘得仁·慈恩寺塔下避暑
- 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 -- 出自唐·刘得仁·送顾非熊作尉盱眙
- 静影生幽藓,寒声入迥空。 -- 出自唐·刘得仁·冬日题兴善寺崔律师院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