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在第7个字的诗句
声在第七个字的诗句
- 开户山鼠惊,虫声乱秋草。 -- 出自唐·曹邺·翠孤至渚宫寄座主相公
-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出自南北·南北无名·木兰辞
- 珂影傍明月,笳声动落梅。 -- 出自隋·陈子良·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
- 五里徘徊隺,三声断绝猿。 -- 出自隋·王胄·别周记室
- 人迹乍及户,车声遥隔林。 -- 出自唐·包融·酬忠公林亭
- 猿叫江天暮,虫声野浦寒。 -- 出自唐·崔峒·送侯山人赴会稽
- 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 -- 出自唐·刘叉·入蜀
- 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 出自唐·毛文锡·喜迁莺·芳春景
- 春色流岩下,秋声碎竹间。 -- 出自唐·雍陶·卢岳闲居十韵
- 草色荒三迳,虫声满四邻。 -- 出自宋·寇准·秋雨怀友生
- 花市东风卷笑声。 -- 出自宋·毛滂·浣溪沙
- 秋千院落管弦声。 -- 出自宋·毛滂·浣溪沙
- 记阳关、断韵残声。 -- 出自宋·毛滂·于飞乐·记瞢腾
- 丰山蒲牢铿有声,霜气感发非击棰。 -- 出自宋·毛滂·出都寄二苏
- 顷我客东都,寄声谢老农。 -- 出自宋·毛滂·寄曹子方使君
- 鲛盘千点怨吞声,蜡炬风高翠箔轻。 -- 出自宋·钱惟演·泪二首
- 山势朝衙署,河声贯里闾。 -- 出自宋·魏野·上知府赵侍郎二首
- 犀迹来沙岸,蝉声起树梢。 -- 出自宋·魏野·送润上人南游
- 从军重叠继家声,雅称风流旧信灵。 -- 出自宋·魏野·送王衢之任德之推官
- 行色秋仍惨,离声晚更哀。 -- 出自宋·魏野·送张先宁觐
- 松色浓经雪,溪声涩带冰。 -- 出自宋·魏野·冬日书事
- 燕然未勒,渡沪声在,宸衷怀旧。 -- 出自宋·韩元吉·水龙吟·南风五月江波
- 磊落南州士,家声二百年。 -- 出自宋·韩元吉·致政龙图给事徐公挽词二首
- 忆昔湖阴道,边声日夜闻。 -- 出自宋·韩元吉·送中甫兄之淮南
- 诗书坐命名家声大,簪绂谁令寿历悭。 -- 出自宋·韩元吉·杨待制挽词
- 左学摛文蔼儁声,青云接武二难兄。 -- 出自宋·韩元吉·故致政敷文少卿鲁公挽词
- 云色生冰柱,风声倒石矼。 -- 出自宋·韩元吉·少稷家观雪赋江字三十韵
- 闾里愁叹成欢声。 -- 出自宋·韩元吉·方务德元夕不张灯留饮赏梅务观索赋古风
- 隔幔云深,绕梁声彻,不负杨枝旧日传。 -- 出自宋·刘辰翁·沁园春·十八年间
- 但翦烛西窗,秋声入竹,点点已如霰。 -- 出自宋·刘辰翁·摸鱼儿·懒能看
- 几年不听渭城声。 -- 出自宋·刘辰翁·临江仙·旧日诗肠论斗酒
- 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 -- 出自宋·刘辰翁·烛影摇红·明月如冰
- 但惊破、霓裳数声。 -- 出自宋·刘辰翁·太常引·便晴也是不曾晴
- 问而今何处,寄声旧时邻里。 -- 出自宋·刘辰翁·莺啼序
- 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 -- 出自宋·刘辰翁·金缕曲/贺新郎 闻杜鹃
- 雪屋弹琴泛作声,寂无人语纸窗明。 -- 出自宋·刘过·初入平低书院
- 戟外梅花角有声,使君心与月华明。 -- 出自宋·刘过·上刘和州
- 五霞光里佩环声。 -- 出自宋·张孝祥·鹧鸪天·子夜封章扣紫清
- 暖香十里软莺声。 -- 出自宋·张炎·风入松·一春不是不寻春
- 空江晚,长笛一声吹。 -- 出自宋·张炎·小重山·阴过云根冷不移
- 溯万里天风,清声谩忆何处箫。 -- 出自宋·张炎·忆旧游·记琼筵卜夜
- 正雪窦高寒,水声东去。 -- 出自宋·张炎·三姝媚
- 谩依依,愁落鹃声万里。 -- 出自宋·张炎·西子妆慢/西子妆
-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 出自清·屈大均·读陈胜传
- 岁酒劝屠苏,楚声山鹧鸪。 -- 出自唐·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十首
- 思归绕十指,五声不相和。 -- 出自唐·鲍溶·长安言怀
- 宫鸦叫赤光,潮声入宫宫影凉。 -- 出自唐·鲍溶·水殿采菱歌
- 明发止宾从,寄声琴上弦。 -- 出自唐·鲍溶·宿吴兴道中苕村
- 草色微风长,莺声细雨和。 -- 出自唐·耿湋·春日即事
- 遥夜宿东林,虫声阶草深。 -- 出自唐·耿湋·雨中宿义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