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在第2个字的诗句
声在第二个字的诗句
- 斧声坎坎在幽谷,采得齐梢青葛束。 -- 出自唐·张籍·樵客吟
- 鼓声初动未闻鸡,羸马街中踏冻泥。 -- 出自唐·张籍·早朝寄白舍人、严郎中
- 商声耸中夜,蹇支废前行。 -- 出自唐·孟郊·秋怀
- 浮声与狂葩,胡为欲相侵。 -- 出自唐·孟郊·遣兴
-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 出自唐·孟郊·闻砧
-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 出自唐·孟郊·闻砧
- 峡声非人声,剑水相劈翻。 -- 出自唐·孟郊·峡哀
- 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 出自唐·孟郊·送卢虔端公守复州
- 鸟声尽依依,兽心亦忻忻。 -- 出自唐·孟郊·游枋口
- 怨声能翦弦,坐抚零落琴。 -- 出自唐·孟郊·连州吟
- 一声苟失所,众憾来相排。 -- 出自唐·孟郊·吊元鲁山
- 酒声欢闲入雪销,雪声激切悲枯朽。 -- 出自唐·孟郊·夷门雪赠主人
- 识声今所易,识意古所难。 -- 出自唐·孟郊·商州客舍
- 寄声千里风,相唤闻不闻。 -- 出自唐·孟郊·舟中喜遇从叔简别后寄上,时从叔初擢第归江
- 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 -- 出自唐·刘长卿·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
- 水声冰下咽,砂路雪中平。 -- 出自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 颂声满江海,今古流不竭。 -- 出自唐·刘长卿·奉饯郑中丞罢浙西节度还京
- 松声伯禹穴,草色子陵滩。 -- 出自唐·刘长卿·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
- 潮声来万井,山色映孤城。 -- 出自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
-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 出自唐·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 出自唐·刘长卿·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 箫声将薤曲,哀断不堪闻。 -- 出自唐·刘长卿·故女道士婉仪太原郭氏挽歌词
- 鸟声春谷静,草色太湖多。 -- 出自唐·刘长卿·送处士归州,因寄林山人
- 声声捣秋月,肠断卢龙戍。 -- 出自唐·刘长卿·月下听砧
- 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 -- 出自唐·刘长卿·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
- 乱声沙上石,倒影云中树。 -- 出自唐·刘长卿·湘中纪行十首·横龙渡
- 猿声入岭切,鸟道问人深。 -- 出自唐·刘长卿·送崔载华、张起之闽中
- 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 -- 出自唐·刘长卿·送康判官往新安(一作皇甫冉诗)
- 前声后声不相及,秦女学筝指犹涩。 -- 出自唐·韦应物·听莺曲
- 英声颇籍甚,交辟乃时珍。 -- 出自唐·韦应物·送陆侍御还越
- 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 -- 出自唐·韦应物·神静师院
- 同声自相应,体质不必齐。 -- 出自唐·韦应物·杂体五首
- 英声久籍籍,台阁多故人。 -- 出自唐·韦应物·大梁亭会李四栖梧作
- 钟声到枕曙,月影入帘秋。 -- 出自宋·文天祥·晓起
- 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 出自宋·文天祥·晓起
- 清声光漳浦,便道拜长基。 -- 出自宋·文天祥·又送卓大著知漳州
- 一声鸡泪满床,化为清血衣裳湿。 -- 出自宋·文天祥·哭母大祥
- 雁声连水远,山色与天平。 -- 出自宋·文天祥·稽庄即事
- 鹊声从何来,忽有吉语传。 -- 出自宋·文天祥·高沙道中
- 秋声满南国,一叶此飘蓬。 -- 出自宋·文天祥·还司即事
- 雨声连五日,月色彻中流。 -- 出自宋·文天祥·来平馆
- 橹声人语小,岸影客心长。 -- 出自宋·文天祥·幕客载酒舟中即席序别
- 鼓声残雨后,塔影暮林中。 -- 出自宋·文天祥·出广州第一宿
- 清声随地到,直节与天通。 -- 出自宋·文天祥·绿漪堂
-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 出自唐·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
- 因声谢岑壑,岁暮一攀跻。 -- 出自唐·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
- 恶声主吏噪尔门,唧唧力力烹鸡豚。 -- 出自唐·李绅·闻里谣效古歌
- 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 出自唐·卢纶·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
- 因声远报浮丘子,不奏登封时不容。 -- 出自唐·卢纶·陈翃中丞东斋赋白玉簪
- 泉声遍野入芳洲,拥沫吹花草上流。 -- 出自唐·卢纶·曲江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