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在第14个字的诗句
台在第一十四个字的诗句
- {左革右阑}矢迎山驿,轺车下帝台。 -- 出自宋·司马光·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五首
- 太室横山蔽千里,相思空复上高台。 -- 出自宋·司马光·九日怀聂之美
- 更与二三头白友,试携薄具上高台。 -- 出自宋·司马光·明日雨止复招子骏尧夫游南园
- 冠盖连翩陌上来,风光烂漫拥楼台。 -- 出自宋·司马光·次韵和韩子华寒食休沐与诸公同赵令园幕归马
- 寄语马前头白吏,何殊昔日李西台。 -- 出自宋·司马光·送李侍郎西京留台
- 展墓乘春走乡陌,负书拂晓下兰台。 -- 出自宋·司马光·送仲更归泽州
- 丞相高斋半草莱,旧时风月满亭台。 -- 出自宋·张先·润州甘露寺
- 金谷园中数尺土,问人知是绿珠台。 -- 出自唐·徐凝·金谷览古
- 未愁有虏惊和市,且是无人上敌台。 -- 出自明·汤显祖·边市歌
- 去岁山川缙云岭,今年雨雪白登台。 -- 出自清·朱彝尊·云中至日
- 寻山近有殳基宅,看雪遥登顾况台。 -- 出自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九十八
- 井有人焉蛙两部,日之夕矣蝶三台。 -- 出自宋·白玉蟾·行春辞九首
- 显道真人去不回,幔亭不见旧楼台。 -- 出自宋·白玉蟾·题武夷五首
- 乌啼花片落流水,风惨猿声啸古台。 -- 出自宋·白玉蟾·送张大师
- 乳燕新蝉相对语,诗人何日不亭台。 -- 出自宋·白玉蟾·夏日遣兴三首
- 便欲买舟从此隐,岂惟一处子陵台。 -- 出自宋·白玉蟾·峡山寺
- 不御六龙昌宝祚,遽骖八骏驻瑶台。 -- 出自宋·白玉蟾·嘉定甲申闰月五日开皇帝升遐
- 谓师有道国人皆,何必文殊更五台。 -- 出自宋·白玉蟾·见浙翁琰禅师
- 到得人间无鬼蜮,依然长啸入西台。 -- 出自宋·白玉蟾·沖虚侍宸王文卿像赞
- 仙子扪萝上翠崖,岩头旧有炼丹台。 -- 出自宋·白玉蟾·六曲仙掌峰
- 神灵震怒不可祷,云雾惨淡昏阳台。 -- 出自明·刘基·巫山高
- 青山不见神禹穴,碧草已满越王台。 -- 出自明·刘基·漫成
- 三鸟翩翩海上来,一双飞去入瑶台。 -- 出自明·刘基·题梅花小禽图
- 眼见宾鸿去复回,可堪云雾隔瑶台。 -- 出自明·刘基·次韵和刘宗保秋怀
- 山雨随风去复来,南明晚色动楼台。 -- 出自明·刘基·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 那堪古寺莺啼,乱山花落,惆怅煞台空人去。 -- 出自清·陈维崧·善权寺相传为祝英台旧宅,寺后一台,云其读
- 水驿山城尽可哀,梦中衰草凤凰台。 -- 出自近代·苏曼殊·吴门 六
- 今日已无天下色,莫牵麋鹿上苏台! -- 出自近代·苏曼殊·吴门 五
- 此去孤舟明月夜,排云谁与望楼台。 -- 出自近代·苏曼殊·东行别仲兄
-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 -- 出自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 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 -- 出自唐·杜荀鹤·赠袒肩和尚
- 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 出自唐·权德舆·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
- 都内今朝似方外,仍传丽曲寄云台。 -- 出自唐·权德舆·奉和太府韦卿阁老左藏库中假山之作
- 不意君心半路回,求仙别作望仙台。 -- 出自唐·王翰·相和歌辞·蛾眉怨
- 何日黄河航一苇,中条山顶望青台。 -- 出自唐·王翰·秋怀
- 殷勤为向东乡荐,洒扫含真雪后台。 -- 出自唐·陆龟蒙·送润卿还华阳
- 欲知别后相思处,愿植琼枝向柏台。 -- 出自唐·钱起·送严维尉河南
- 忆著长安旧游处,千门万户玉楼台。 -- 出自唐·李端·昭君词
- 借问朦胧花树下,谁家畚插筑高台。 -- 出自唐·李端·赠康洽
- 惆怅云陵事不回,万金重更筑仙台。 -- 出自唐·张祜·钩弋夫人词
- 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 -- 出自宋·无名氏·题焚经台
- 清宁海宇无馀事,乐与民同燕春台。 -- 出自宋·无名氏·瑞鹧鸪慢/瑞鹧鸪
- 四百余峰海上排,根连蓬岛荫天台。 -- 出自宋·无名氏·罗浮山
-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 出自明·戚继光·登盘山绝顶
- 是时有诗述本末,值公再入居兰台。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
- 无人拾翠过幽渚,有客寻芳上古台。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
- 幅狭不堪作诏命,聊备麤使供鸾台。 -- 出自宋·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
- 前欲淮南求海物,缄书未发报还台。 -- 出自宋·梅尧臣·昨於发运马御史求海味马已归阙吴正仲忽分饷
- 梅要山傍水次栽,非同弱柳近章台。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诸公寻灵济重台梅
- 临川内史谢康乐,见叶翻经有故台。 -- 出自宋·梅尧臣·重送袁世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