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在第5个字的诗句
口在第五个字的诗句
-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 出自唐·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 提携四黄口,饮乳未尝足。 -- 出自唐·李白·空城雀
- 交道方险口。 -- 出自唐·李白·古风其五十九
-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 -- 出自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 黄金消众口,白璧竟难投。 -- 出自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
-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 -- 出自唐·李白·春日游罗敷潭
- 晚来洪泽口,捍索响如雷。 -- 出自宋·苏轼·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
- 晓至巴河口迎子由去年御史府,举动触四壁。 -- 出自宋·苏轼·迁居临皋亭
-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 -- 出自宋·苏轼·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僧舍有阁曰怀贤南直斜
- 一日喧万口,惊倒同舍儿。 -- 出自宋·苏轼·送陈伯修察院赴阙
- 灌园以餬口,身自杂苍头。 -- 出自宋·苏轼·雷州八首?此为秦观作?
- 丹书细字口传诀,顾我沉迷真弃耳。 -- 出自宋·苏轼·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
- 抽钱算间口,但未榷羹粥。 -- 出自宋·苏轼·李氏园(李茂贞园也,今为王氏所有。)
- 躬耕怀谷口,水石羡平泉。 -- 出自宋·苏轼·至真州再和二首
- 平生羊炙口,并海搜咸酸。 -- 出自宋·苏轼·送曹辅赴闽漕
- 千夫在野口如麻,岂不怀归畏嘲弄。 -- 出自宋·苏轼·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
- 谽谺土门口,突兀太行顶。 -- 出自宋·苏轼·紫团参寄王定国
- 知君论将口,似我识画眼。 -- 出自宋·苏轼·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
- 崩腾井陉口,万马皆朱幩。 -- 出自宋·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
- 臧否不出口,默识如蓍龟。 -- 出自宋·苏轼·送王竦朝散赴阙
- 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 -- 出自宋·苏轼·余过温泉壁上有诗云直待众生总无垢我方清冷
-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 出自唐·杜甫·彭衙行
- 焉能学众口,咄咄空咨嗟! -- 出自唐·杜甫·喜晴
-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 -- 出自唐·杜甫·绝句三首
-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 出自唐·杜甫·杜鹃行
- 两京三十口,虽在命如丝。 -- 出自唐·杜甫·得舍弟消息二首
- 回首过津口,而多枫树林。 -- 出自唐·杜甫·过津口
- 纷然不适口,岂只存其皮。 -- 出自唐·杜甫·病橘
- 悬旌要路口,倚剑短亭中。 -- 出自唐·杜甫·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 林热鸟开口,江浑鱼掉头。 -- 出自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 耕岩非谷口,结草即河滨。 -- 出自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 文传天下口,大字犹在榜。 -- 出自唐·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 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 出自唐·杜甫·百舌
- 淹薄俱崖口,东西异石根。 -- 出自唐·杜甫·奉汉中王手札
- 千古老蟾口,云洞插天开。 -- 出自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再用韵呈南涧
-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 出自宋·辛弃疾·卜算子 齿落
- 万卷悬河口。 -- 出自宋·辛弃疾·一枝花/促拍满路花
- 身上衣裳口中食。 -- 出自唐·白居易·卖炭翁
-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 出自唐·白居易·卖炭翁
- 数粒未入口,一丸已中胸。 -- 出自唐·白居易·和大嘴乌
-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 出自唐·白居易·岁晚
- 岂惟厌馋口,亦可调病腹。 -- 出自唐·白居易·春寒
-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 -- 出自唐·白居易·议婚
- 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 -- 出自唐·白居易·答四皓庙
-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 出自唐·白居易·庭松
- 稻梁暂入口,性已随人迁。 -- 出自唐·白居易·和雉媒
- 食来即开口,睡来即合眼。 -- 出自唐·白居易·有感三首
- 两岸滟预口,一泊潇湘天。 -- 出自唐·白居易·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
- 有食适吾口,有酒酡吾颜。 -- 出自唐·白居易·闲题家池寄王屋张道士
- 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 -- 出自唐·白居易·赠友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