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6个字的诗句
十在第六个字的诗句
- 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 -- 出自宋·苏轼·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 我行得所嗜,十日忘家宅。 -- 出自宋·苏轼·宿望湖楼再和
- 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风霜侵发齿。 -- 出自宋·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 一色杏花红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 出自宋·苏轼·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
- (吾州同年友十三人,今存者六人而已,故有琴上星、图中鹤之语。 -- 出自宋·苏轼·次韵子由送家退翁知怀安军
- 山高惜人力,十步辄一憩。 -- 出自宋·苏轼·尘外亭
-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 出自宋·苏轼·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
- 县有官竹园,十数里不绝。 -- 出自宋·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
- 下山而西行十数里,南入黑水谷,谷中有潭名仙游潭。 -- 出自宋·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
- 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 -- 出自宋·苏轼·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
- 太白诗云:“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 出自宋·苏轼·和李太白(并叙〔四库原收有太白全诗,今删
- 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 出自宋·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
- 先生年来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门。 -- 出自宋·苏轼·花落复次前韵
- ?子由明年六十。 -- 出自宋·苏轼·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
- 潜山隐君七十四,绀瞳绿发方谢事。 -- 出自宋·苏轼·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
- 可怜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 -- 出自宋·苏轼·赠李AA42彦威秀才
- 道义偶相契,十年同去住。 -- 出自宋·苏轼·和郭功父韵送芝道人游隐静
- 大千一息八十返,笑厉东海骑鲸鱼。 -- 出自宋·苏轼·送杨杰
- 春梦屡寻湖十顷,家书新报橘千头。 -- 出自宋·苏轼·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
- 老李威名八十年,壁间精悍见遗颜。 -- 出自宋·苏轼·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
- 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 -- 出自宋·苏轼·夜梦?并引?
- 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 -- 出自宋·苏轼·泂酌亭诗?并引?
- 试问高吟三十韵,?俗云检验死秀才衣带上,有诗三十韵。 -- 出自宋·苏轼·赵成伯家有姝丽仆忝乡人不肯开樽徒吟春雪谨
- 我为乃翁留十日,掣电一欢何足恃。 -- 出自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
- 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 -- 出自宋·苏轼·李氏园(李茂贞园也,今为王氏所有。)
- 有子曰丑厮,十二行操瓢。 -- 出自宋·苏轼·刘丑厮诗
- 仙人一去五十年,花老室空谁作主。 -- 出自宋·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 惭愧章先生,十日坐空馆。 -- 出自宋·苏轼·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
-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 出自宋·苏轼·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
- 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刘书绕缠。 -- 出自宋·苏轼·夜梦
- 念子无吏责,十日勤征鞍。 -- 出自宋·苏轼·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
- 更有方瞳八十一,奋衣矍铄走山中。 -- 出自宋·苏轼·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
- 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 -- 出自宋·苏轼·送渊师归径山
- 寄与维摩三十颗,不知薝卜是余香。 -- 出自宋·苏轼·戏答王都尉传柑
- 恶业相缠五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禅。 -- 出自宋·苏轼·南华老师示四韵,事忙,姑以一偈答之
- 共成一百七十岁,各饮三万六千觞。 -- 出自宋·苏轼·赠张刁二老
- 骁将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领五千都。 -- 出自宋·苏轼·赠青潍将谢承制
- 细思种薤五十本,大胜取禾三百廛。 -- 出自宋·苏轼·次韵段缝见赠
- .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刘几仲饯饮东坡。 -- 出自宋·苏轼·瓶笙诗?并引?
- 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 -- 出自宋·苏轼·起伏龙行(并叙)
- 四邻戒莫犯,十亩森似束。 -- 出自宋·苏轼·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 -- 出自宋·苏轼·岐亭五首(并叙)
- 可元既死二十余年,而君子世昌之妇,梦可元入其室,生子曰得柔,小名蜀孙。 -- 出自宋·苏轼·赠李道士(并叙)
- 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祐寺。 -- 出自宋·苏轼·迁居(有引)
- 一梦愔愔四十秋,古人不死终未休。 -- 出自宋·苏轼·柏家渡?此诗为沈辽作?
- 三年无所愧,十口今同归。 -- 出自宋·苏轼·和陶王抚军座送客再送张中。
-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 出自先秦·诗经·七月
-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 出自先秦·诗经·东山
-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 出自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 出自唐·杜甫·古柏行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适
- 拾
- 氏
- 榁
- 蝕
- 酾
- 釃
- 湿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势
- 勢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埘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实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师
- 師
- 式
- 弑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时
- 旹
- 是
- 昰
- 時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狮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秲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莳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蚀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视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
- 识
- 试
- 诗
- 谥
- 豕
- 貰
- 贳
- 軾
- 轼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释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铈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饰
- 駛
- 驶
- 鮖
- 鯴
- 鰘
- 鰣
- 鰤
- 鲥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㒾
- 㔺
- 㕜
- 㖷
- 㫑
- 㮶
- 㱁
- 㵓
- 㸷
- 㹝
- 㹬
- 㹷
- 䁺
- 䂖
- 䊓
- 䌳
- 䏡
- 䒨
- 䖨
- 䗐
- 䙾
- 䛈
- 䟗
- 䤱
- 䦠
- 䦹
- 䩃
- 䭄
- 䰄
- 䴓
- 䶡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