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3个字的诗句
十在第三个字的诗句
- 秦王十八已龙飞,嗜好晚将蛇蚓比。 -- 出自宋·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 乐哉十日饮,衎衎和不流。 -- 出自宋·苏轼·送李公择
- 纵为十日饮,未遽主人费。 -- 出自宋·苏轼·与顿起孙勉泛舟探韵得未字
- 扬州十里最娇饶。 -- 出自宋·苏轼·鹧鸪天 陈公密出侍儿素娘,歌紫玉箫曲
- 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馀日矣,澹然无一事。 -- 出自宋·苏轼·夜梦?并引?
- 是岁十月,闻其遇祸,作诗吊之。 -- 出自宋·苏轼·吊徐德占?并引?
-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 出自宋·苏轼·骊山?此诗为李廌作?
- 芳意十分强半在,为君先踏水边春。 -- 出自宋·苏轼·有以官法酒见饷者因用前韵求述古为移厨饮湖
- 黄香十年旧,禅学参众妙。 -- 出自宋·苏轼·和寄天选长官?此诗为释道潜作?
- 市桥十步即尘土,晚雨潇潇殊未回。 -- 出自宋·苏轼·陈伯比和回字复次韵?此诗为晁补之作?
- 淋漓十幅草兼真,玉立如山老健身。 -- 出自宋·苏轼·附米黻所作挽诗五首
- 归途十里尽风荷,清唱一声闻露薤。 -- 出自宋·苏轼·与胡祠部游法华山
- 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 -- 出自宋·苏轼·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
- (俗有十八娘荔支。 -- 出自宋·苏轼·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清生荔支
-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 出自宋·苏轼·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 相随十日还归去,万劫清游结此因。 -- 出自宋·苏轼·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
- 今三十年,而见君曲江,同游南华,行山水间数日,道旧感叹,且劝我卜居于舒,故诗中皆及之。 -- 出自宋·苏轼·次韵韶倅李通直二首
- 如何十日敲榜外,已复千篇笑语中。 -- 出自宋·苏轼·次韵钱穆父还张天觉行县诗卷
- 楼台十二红玻璃,木公金母相东西。 -- 出自宋·苏轼·赠陈守道
-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 出自宋·苏轼·阅世亭诗赠任仲微
- 渡海十年归,方镜照两童。 -- 出自宋·苏轼·次前韵寄子由
- 回看十年旧,谁似数子真。 -- 出自宋·苏轼·和犹子迟赠孙志举
- 不惜十年力,治此五亩园。 -- 出自宋·苏轼·寄题梅宣义园亭
- 谁云十三弦,音节如佩玉。 -- 出自宋·苏轼·破琴
- 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 出自宋·苏轼·寄刘孝叔
- 苍鹰十斤重,猛犬如黄驴。 -- 出自宋·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一题:奉和师中丈汉公兄见
-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 -- 出自宋·苏轼·河复(并叙)
-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 -- 出自宋·苏轼·河复(并叙)
- 去未十年,而松之存者十不及三四。 -- 出自宋·苏轼·万松亭(并叙)
- 家有十亩竹,无时客叩门。 -- 出自宋·苏轼·东坡八首(并叙)
- 其后十有五年,哭中父于密州,作诗吊之,则子飞、长文、令举殁矣。 -- 出自宋·苏轼·王中父哀词(并叙)
- ”曰:“奈十三弦何? -- 出自宋·苏轼·破琴诗(并引)
- 予年十二,先君自虔州归,为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书诗云: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従一寺分。 -- 出自宋·苏轼·天竺寺(并引)
- ”今四十七年矣。 -- 出自宋·苏轼·天竺寺(并引)
-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 -- 出自先秦·诗经·玄鸟
- 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 出自先秦·诗经·六月
-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 出自·毛泽东·四言诗·祭母文
-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 出自唐·杜甫·兵车行
-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 出自唐·杜甫·悲陈陶
-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 出自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 出自唐·杜甫·水槛遣心
- 相对十丈蛟,欻翻盘涡坼。 -- 出自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 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 出自唐·杜甫·太平寺泉眼
-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 出自唐·杜甫·壮游
- 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 -- 出自唐·杜甫·发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 神尧十八子,十七王其门。 -- 出自唐·杜甫·别李义
- 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戍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沾臆。 -- 出自唐·杜甫·虎牙行(虎牙在荆门之北,江水峻急)
- 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 -- 出自唐·杜甫·述古三首
- 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 -- 出自唐·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 -- 出自唐·杜甫·释闷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适
- 拾
- 氏
- 榁
- 蝕
- 酾
- 釃
- 湿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势
- 勢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埘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实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师
- 師
- 式
- 弑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时
- 旹
- 是
- 昰
- 時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狮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秲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莳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蚀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视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
- 识
- 试
- 诗
- 谥
- 豕
- 貰
- 贳
- 軾
- 轼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释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铈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饰
- 駛
- 驶
- 鮖
- 鯴
- 鰘
- 鰣
- 鰤
- 鲥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㒾
- 㔺
- 㕜
- 㖷
- 㫑
- 㮶
- 㱁
- 㵓
- 㸷
- 㹝
- 㹬
- 㹷
- 䁺
- 䂖
- 䊓
- 䌳
- 䏡
- 䒨
- 䖨
- 䗐
- 䙾
- 䛈
- 䟗
- 䤱
- 䦠
- 䦹
- 䩃
- 䭄
- 䰄
- 䴓
- 䶡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