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12个字的诗句
十在第一十二个字的诗句
- 悬知苦厌支离说,安敢重翻十二经。 -- 出自明·王履·玉泉院中谒老子像
- 平生赋咏多休暇,更种东陵十亩瓜。 -- 出自明·王韦·寄题刘东之园池
- 君家茅屋山之幽,仿佛天边十二楼。 -- 出自明·王问·书似楼卷呈古冲太宰
- 瑶钗拜赛三年叶,黛笔重翻十样眉。 -- 出自明·王彦泓·代书三首
- 平原十里候鸾旌,绕郭新屯十万兵。 -- 出自明·王直·子弟新军屯德州候车驾
- 满笼如雪叫拦街,唤起青楼十二钗。 -- 出自明·王稚登·茉莉曲六首
- 东山昔伴谢公游,一曲能倾十二楼。 -- 出自明·王稚登·席上赠故曹太史家歌姬
- 宝剑千金五陵侠,银筝一柱十年情。 -- 出自明·王稚登·癸亥元日
- 分厨已足千僧汲,出寺能为十里声。 -- 出自明·王稚登·碧云寺泉上酌酒与朱十六
- 西凉进士曾留别,应说相逢十日前。 -- 出自明·文质·和韵奉寄二首
- 玉山长夏草堂幽,老爱从君十日留。 -- 出自明·吴克恭·元璞过江郊言归赋七言一首通问
- 敢与苏家论择胜,半间难遣十夫将。 -- 出自明·吴宽·观制雨絪
- 翩翩白马紫丝缰,驰过弯堤十里长。 -- 出自明·吴宽·题院画(二首)
- 百年总有三万日,一日都来十二时。 -- 出自明·吴志淳·春游(三首)
- 剑锋足压三千士,笔陈还驱十万军。 -- 出自明·先竹深府·送汤公子(胤勣),应荐之京
- 漠北烽烟三里塞,陇西鼙鼓十年兵。 -- 出自明·徐勃·送康元龙之灵武二首
- 丹丘云树三江隔,白下鳞鸿十月稀。 -- 出自明·许伯旅·岁暮有怀在京诸友
- 往年抗疏婴逆鳞,赐玦归来十二春。 -- 出自明·薛蕙·行路难(三首)
- 明月半残今夜色,寒灯犹吐十年心。 -- 出自明·雪浪法师·同定源过云西别馆夜坐
- 白云狼藉旧林丘,旃泊天涯十五秋。 -- 出自明·叶砥·送乡友王俊杰南归(四首)
- 实洪武十五年壬戌闰二月十六日。 -- 出自明·易恒·清明约友游昆山(二十四韵)
- 让王开国江之左,尚父周王十三世。 -- 出自明·殷奎·赋季子祠
- 石郎可是无长虑,直割燕云十六州。 -- 出自明·尹耕·秋兴八首
- 戍楼霜重角声残,策马朝登十八盘。 -- 出自明·尹耕·上谷歌八首上楚中丞
- 多惭衮职曾无补,一卷牙签十四年。 -- 出自明·于慎行·己丑六月三品考满荷蒙圣恩遣内使及门赍赐羊
- 青衿白臂紫绡裳,翡翠斜分十二行。 -- 出自明·俞允文·无题
- 天空水月三千顷,春老莺花十二桥。 -- 出自明·玉芝和尚·游西湖和钱学士韵
- 北瞻燕阙三千里,西望金陵十四楼。 -- 出自明·岳岱·邗沟
- 一樽豪兴三生约,九陌风光十丈尘。 -- 出自明·张淮·牡丹百咏(录三十二首)
- 江城二月客衣单,况是春风十日寒。 -- 出自明·章士雅·纪怀二首
- 分明记得双栖处,梦绕青楼十二重。 -- 出自明·赵今燕·忆故居
- 玉关驿路才如线,可念河西十万师。 -- 出自明·赵时春·河西歌三首
- 归来锡宴传封拜,狗监鸡坊十二侯。 -- 出自明·郑善夫·羽猎谣(三首)
- 仙郎群从十三魁,司寇诸昆十一牧。 -- 出自明·郑琰·半生行
- 六桥山色裹湖光,柳傍桃随十里长。 -- 出自明·止庵法师·湖上
- 白发老人知旧寺,绕塘楼子十三房。 -- 出自明·止庵法师·横塘寺
- 路经黄叶千年寺,人倚西风十幅蒲。 -- 出自明·止庵法师·螺川送别图
- 寄来名笔自湖州,珍重斋中十袭收。 -- 出自明·止庵法师·谢车叔铭寄笔
- 天连瀚海三千里,烟锁吴城十万家。 -- 出自明·朱桂英·题虎丘壁
- 云英何处访遗踪,空对阳台十二峰。 -- 出自明·朱有燉·云英诗
- 皇恩浩荡深如海,声价奚论十倍增。 -- 出自明·竺隐道公·和御制山居诗
- 醉斜小杜吴王国,错认扬州十里红。 -- 出自明·祝允明·闲题
- 月堕云中千里易,玉生田下十年长。 -- 出自明·祝允明·杜兰香再通玉期
- 何年更作朝云梦,一日悬情十二时。 -- 出自明·祝允明·何时
- 琼敷玉藻六七子,金雀雅头十二鬟。 -- 出自明·祝允明·次韵表弟蒋烨及门生翁敏见赠喜予归田之作(
- 俗眼从渠浪开合,生来粘在十三弦。 -- 出自明·祝允明·依韵奉和(四首)
- 枕上希夷千古梦,手中庄子十年书。 -- 出自明·庄昶·吊易羽士姜守一
- (汉永元中交州进荔支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驰死亡,罹猛兽毒虫之害者无数。 -- 出自宋·苏轼·荔支叹
- 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 出自宋·苏轼·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南
- 中有白花正圆如覆盂,其下十余叶稍大,承之如盘,姿格绝异,独出于七千朵之上,云得之于城北苏氏园中,周宰相莒公之别业也,而其名俚甚, -- 出自宋·苏轼·玉盘盂二首(并叙)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适
- 拾
- 氏
- 榁
- 蝕
- 酾
- 釃
- 湿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势
- 勢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埘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实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师
- 師
- 式
- 弑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时
- 旹
- 是
- 昰
- 時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狮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秲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莳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蚀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视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
- 识
- 试
- 诗
- 谥
- 豕
- 貰
- 贳
- 軾
- 轼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释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铈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饰
- 駛
- 驶
- 鮖
- 鯴
- 鰘
- 鰣
- 鰤
- 鲥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㒾
- 㔺
- 㕜
- 㖷
- 㫑
- 㮶
- 㱁
- 㵓
- 㸷
- 㹝
- 㹬
- 㹷
- 䁺
- 䂖
- 䊓
- 䌳
- 䏡
- 䒨
- 䖨
- 䗐
- 䙾
- 䛈
- 䟗
- 䤱
- 䦠
- 䦹
- 䩃
- 䭄
- 䰄
- 䴓
- 䶡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