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3个字的诗句
儒在第三个字的诗句
- 煌煌儒者宫,是惟风教首。 -- 出自宋·韩维·之祀奉呈同行二进士
- 俗尚儒餐贵,家贫父业荒。 -- 出自宋·苏泂·感秋
- 秦负儒耶君误矣,二书今与大江流。 -- 出自宋·方岳·题致堂新州坐石
-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 出自唐·姚合·送狄尚书镇太原
- 幼习儒风。 -- 出自元·马钰·*心香 继重阳韵
- 藉甚儒风。 -- 出自元·马钰·*心香 继重阳韵 重阳分梨十化集卷上
- 不习儒风不义手,便遵道教便擎拳。 -- 出自元·马钰·报师恩 俗瑞鹧鸪 继重阳韵
- 道士儒流。 -- 出自元·尹志平·减字木兰花 一道士出示杜甫游春诗卷
- 长为儒冠羞。 -- 出自清·梁启超·留别梁任南汉挪路卢
- 国被儒冠误,如今尚忍言。 -- 出自宋·谌祜·句
- 乃知儒术王政本,至此正赖扶倾颠。 -- 出自明·高启·送贡士会试京师
- 何事儒先诗思苦,欲抛万卷作三农。 -- 出自宋·晁说之·圆机宠以长句贺祷雪龙池辄次韵述谢
- 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 -- 出自宋·谢枋得·和道士陈天隐
- 十年儒道晦,此日啼登门。 -- 出自宋·谢枋得·送刘治中之信州
- 薰炙儒先早,朱门授受亲。 -- 出自宋·徐元杰·挽克斋陈先生四首
- 陋巷儒死廿九,灌园子辞三公。 -- 出自宋·刘克庄·杂咏六言八首
- 唐代儒先重颠老,晋朝名胜赏林公。 -- 出自宋·刘克庄·哭日老二首
- 俱列儒臣侍细毡,各为逐客问归船。 -- 出自宋·刘克庄·挽赵虚斋二首
- 定有儒臣映藜仗,又闻京尹折莲棚。 -- 出自宋·刘克庄·宋侯和灯夕诗再用韵二首
- 汉庭儒半坏科举,天下士宁论国乡。 -- 出自宋·刘克庄·咸淳龙飞大魁之归卿大夫以某兄弟有一日之长
- 乃知儒泽远,浮荣无根株。 -- 出自宋·刘克庄·蔡忠惠家观墨迹
- 赵室儒英盖聚奎,奈何白首钓磻溪。 -- 出自宋·刘克庄·和赵广文韵
- 纷纷儒墨互攻排,此事吾尝体认来。 -- 出自宋·刘克庄·和竹溪三诗·昌黎与孟简尚书书
- 方幸儒林得吾子,奈何宰相失斯人。 -- 出自宋·刘克庄·怀王制参
- 汉廷儒术多通显,不说公孙说董生。 -- 出自宋·刘克庄·送赴省诸友·郑耕道
- 嫁作儒家妇,韶颜已守孀。 -- 出自宋·刘克庄·挽黄安人
- 博取儒先说,尤深道德经。 -- 出自宋·刘克庄·挽惠安林丞
- 秦贱儒冠贵鞅斯,士生此际命如丝。 -- 出自宋·刘克庄·读秦纪七绝
- 躬耕儒者事,甘苦自能便。 -- 出自宋·徐玑·次韵刘明远移家
- 汉朝儒宗系,今代侍臣杰。 -- 出自宋·曾几·董令升舍人朋溪图赵祖文笔也
- 三世儒科独隐沦,功名岂必在吾身。 -- 出自宋·周必大·王季海正言父宣义挽词
- 将他儒行篇,唤作贼盗律。 -- 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 更作儒林传,应须载姓名。 -- 出自唐·郎士元·送韦逸人归钟山(一作皇甫冉诗)
- 昔作儒生谒贡闱,今提相印出黄扉。 -- 出自宋·吕蒙正·尹洛日作
- 俎豆儒风盛,埙箎乐韵谐。 -- 出自宋·杨亿·咏华林书院
- 四海儒生知败绩,后堂何怯一彭宣。 -- 出自宋·葛立方·子直画屏求题诗·张禹受经
- 觉师儒门秀,脱屣世故早。 -- 出自宋·洪迈·赠觉师
- 蚤觉儒冠多误身,聊工传写养偏亲。 -- 出自宋·李吕·赠画师郭叔詹
- 今代儒林伯,声名旧蔼如。 -- 出自宋·刘子翚·胡文定公挽诗三首
- 自笑儒衣世法疏,穷愁何日得伸舒。 -- 出自宋·汪元量·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 久谓儒冠误,穷愁方弃书。 -- 出自宋·汪元量·酬方塘赵待制见赠
- 世称儒雅擅青徐,今见君侯信不虚。 -- 出自宋·王之道·送无为守郑深道移严州
- 昨见儒生,衣长履大。 -- 出自明·徐渭·观猎篇(并序)
- 后代儒生懒收拾,夜深飞过读书帷。 -- 出自唐·齐己·萤
- 东海儒宗事业全,冰棱孤峭类神仙。 -- 出自唐·齐己·酬湘幕徐员外见寄
- 北来儒士说,许下有吟僧。 -- 出自唐·齐己·寄许州清古
- 自笑儒生著战袍,书斋壁上挂弓刀。 -- 出自唐·窦巩·从军别家
- 独有儒林杰,方缠风树悲。 -- 出自宋·强至·赠李熊先辈二首
- 半世儒冠今种种,端须拽取鼻头回。 -- 出自宋·吴则礼·客有自南徐来者云戏梅已开作此
- 坐上儒冠挥尘尾,帐前羌种看刀头。 -- 出自宋·吴则礼·登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