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在第13个字的诗句
僧在第一十三个字的诗句
- 一声白雁度江来,宝气竟逐妖僧去。 -- 出自明·贝琼·穆陵行(并序)
- 枉费工夫是学仙,圣门妙处与僧传。 -- 出自宋·陈藻·三教
- 老去同时人死尽,那知来此话僧房。 -- 出自宋·陈藻·寓故里大中寺值朱起蔡同宿数夜
- 手把东溪处士书,欹眠湖上小僧庐。 -- 出自宋·项安世·次韵送刘左史去国
- 曾向庐山问行李,石门西路接僧垣。 -- 出自宋·潘大临·题张圣言画四时景物
- 诗成火暖夜堂深,地炉细与山僧说。 -- 出自宋·王铚·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
- 丈室凝尘锁寂寥,飘然更打衲僧包。 -- 出自宋·王铚·送僧秀游海上诸山
- 汲古无初不读书,屠苏新制帖僧庐。 -- 出自宋·张镃·次韵京口叔祖见寄四首
- 江南江北知何许,万水千山话僧庑。 -- 出自宋·敖陶孙·永嘉魏秘校访仆萧寺且言出处甚详属与余同
- 千载时魂招不得,独留风味在僧房。 -- 出自宋·裘万顷·保福寺对橙菊有感
- 虽有图书伴寂寥,不妨题作病僧寮。 -- 出自宋·裘万顷·予从元德弟借到西廊书斋朝夕其间今二年矣戏
- 住近江心古寺边,幅巾应伴浙僧閒。 -- 出自宋·乐雷发·寄楼居朱漕
- 殿阁参差高入云,一堂可着千僧饭。 -- 出自宋·葛天民·题南翔寺
- 乘风使觉神飞越,落景徘徊就僧榻。 -- 出自宋·方凤·与皋羽子善游宝掌山
- 归鹤悠悠度海迟,间来野寺看僧棋,乡心荔子薰风国。 -- 出自宋·林景熙·酬合沙徐君寅
- 衲寄云林清海怪,泉移蛟窟照僧间。 -- 出自宋·林景熙·金山寺
- 正尔炎官火伞张,幅巾来此坐僧房。 -- 出自宋·艾申·白土寺
- 吾闻天台石桥滑如竹,千僧万僧畏涉足。 -- 出自宋·艾性夫·赠福希范游
- 自愧簪缨趋仕路,翻怜泉石属僧家。 -- 出自宋·安稹·飞来山
- 六月清风醒客醉,千丛怪石伴僧禅。 -- 出自宋·孔武仲·登齐山
- 石子墙低细路平,未敲门户有僧迎。 -- 出自明·沈周·过听松邻房
- 云暗湖村水漫沙,秋堂萧飒类僧家。 -- 出自明·沈周·秋雨偶书
- 想是石桥西畔去,寒林空葬旧僧衣。 -- 出自明·王恭·挽方山阐维那(二首)
- 最爱夕阳烟寺里,千株古木伴僧闲。 -- 出自元·张宪·题画
- 风压柳梢低酒舍,月移松影上僧窗。 -- 出自宋·曹翊·洗心堂
- 七八年来住水心,鼓邻萧寺共僧吟。 -- 出自宋·陈德翔·和邻僧韵
- 阛中暑湿如炊甑,山寺阴凉百僧定。 -- 出自宋·陈宓·送陈守子华宿土囊有感
- 夙有净缘逢寺喜,老无生理伴僧闲。 -- 出自宋·杜柬之·云安下岩
- 解职归来谢世譁,东风间步到僧家。 -- 出自宋·段让·罗汉寺
- 满地落花供妓席,隔江残雪认僧庵。 -- 出自宋·方回·别秀亭五首
- 节后骚英应好在,煮茶更与野僧期。 -- 出自宋·方回·九日北山寺二首
- 顿悟可能参佛理,淡交谁是喜僧诗。 -- 出自宋·方回·次韵文蔚约梅上人来访
- 是日杭人诧佛事,焚寄冥财听僧诱。 -- 出自宋·方回·记三月十日西湖之游吕留卿主人孟君复方万里
- 信步水之滨,闲中着此身,萧条僧寺近,来往客舟频。 -- 出自宋·傅梦得·许村
- 窅窅绿荫清寂处,半窗斜日两僧棋。 -- 出自宋·葛庆龙·游宝林寺
- 物外岂知尘世事,个中只许老僧间。 -- 出自宋·郝显·湘山寺
- 慧性元从戒定薰,百花潭水洗僧裙。 -- 出自宋·何耕·龙华大像盖冀国夫人所作因成二绝
- 绿水绕门迷客渡,白云终日伴僧闲。 -- 出自宋·胡朝颍·小金山
- 窗烛销残转寂寥,柴门无复野僧敲。 -- 出自宋·胡仲参·和性之见寄韵
- 佛屋参差傍水涯,天然富贵属僧家。 -- 出自宋·黄庚·赠大禅寺昉上人
- 为爱空门息世机,儒衣不著著僧衣。 -- 出自宋·黄照·雉山
- 今日倚栏添懊恼,池台多是属僧家。 -- 出自宋·李覯·戏题荷花
- 永日松栏幽鸟语,半空岩石老僧禅。 -- 出自宋·李含章·题庐山上化成寺
- 苔破闲阶幽鸟立,草芳深院老僧眠。 -- 出自宋·李虚己·和汝南秀才游净土见寄
- 路转溪桥回马足,行穿松迳得僧蓝。 -- 出自宋·李益谦·景伯正字招东郊观梅晚集花院秀远堂举之舍弟
- 安得心源凉似水,虎溪遥羡老僧禅。 -- 出自宋·李至·依韵奉和来篇
- 颠倒儒冠二十春,归来重喜访僧邻。 -- 出自宋·刘涣·自颍上归再题寺壁二绝
- 徐孺亭边水石连,高名频见野僧传。 -- 出自宋·刘骘·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 百尺楼台通鸟道,一川烟雨属僧家。 -- 出自宋·吕公著·龙门石楼看伊川
- 寸许塔尖何处市,扁舟腊日房僧归。 -- 出自宋·牟巘五·题择庵云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