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在第7个字的诗句
俗在第七个字的诗句
- 问牛因得观民俗,不独嬉游惜令辰。 -- 出自宋·司马光·寒饮御筵口号二首
- 明时虽混壹,余俗尚彫伤。 -- 出自宋·司马光·送史馆唐祠部江南西路转运使
- 仁风思布沪,疲俗待绥宁。 -- 出自宋·司马光·送祖择这守陕
- 吾心自有乐,世俗岂能知。 -- 出自宋·司马光·乐
- 煊赫公卿门,道俗日奔走。 -- 出自宋·司马光·送守哲归庐山
- 乃知贤隽心,浅俗示易量。 -- 出自宋·司马光·和冲卿崇文宿营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如了不
- 犹恨簪绅未离俗,荷衣蕙带始相宜。 -- 出自宋·司马光·花庵诗寄邵尧夫
- 华颠万内集,殊俗海隅倾。 -- 出自宋·司马光·奉和邻几六月七日文德殿观文武百官等上尊号
- 宿奸牢窟宅,弊俗费鞭挝。 -- 出自宋·司马光·君倚示诗有归吴这兴为诗三十二韵以赠
- 轩掌彼自荣,兴俗同崩奔。 -- 出自宋·司马光·古诗赠兴宗
- 曾居别乘康吴俗。 -- 出自宋·张先·偷声木兰花·曾居别乘康吴俗
- 东华软红尘土,俗损谢三郎。 -- 出自元·元好问·诉衷情·万人如海一身藏
-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 出自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 物外志趣本不俗,山轩清胜万事足。 -- 出自宋·白玉蟾·题清胜轩壁
- 处穹庐兮偶殊俗。 -- 出自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
-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 出自魏晋·蔡琰·悲愤诗
- 至道防人能变俗。 -- 出自南北·庾信·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二
- 英雄久沦没,世俗但炎凉。 -- 出自明·刘基·咏史(二十一首)
- 自古以为训,世俗宁知此。 -- 出自明·刘基·咏史(二十一首)
- 外本而内末,民俗随之迁。 -- 出自明·刘基·感时述事(十首)
-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 出自唐·陈陶·竹十一首
- 多少嘉谟奏风俗,斗牛孤剑在平津。 -- 出自唐·陈陶·闽中送任畹端公还京
- 烟火近通槃瓠俗,水云深入武陵乡。 -- 出自唐·陈陶·钟陵道中作
- 始安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 -- 出自唐·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一作桂阳三日述怀)
- 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 -- 出自唐·杜荀鹤·题开元寺门阁
- 乃知烟霞地,绝俗无不得。 -- 出自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雨中游包山精舍
-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 出自唐·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
- 吴疆连楚甸,楚俗异吴乡。 -- 出自唐·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 不逐东风桃李俗,冰霜里、弹压春回。 -- 出自宋·无名氏·满庭芳·标格清高
- 图谍已太戾,土俗尤疏哉。 -- 出自宋·无名氏·题司马悔桥
- 隔年期已拙,旧俗验方讹。 -- 出自宋·梅尧臣·七夕
- 农桑不须教,古俗自通今。 -- 出自宋·梅尧臣·送韩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
- 从来称召杜,民俗在君安。 -- 出自宋·梅尧臣·送韩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
- 零陵三千里,楚俗未改故。 -- 出自宋·梅尧臣·送张中乐屯田知永州
- 少游山水殊非俗,老爱诗书又似愚。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 卒岁身多余,世俗莫习惯。 -- 出自宋·梅尧臣·沅江李氏书堂
- 有琴不安弦,与俗异所为。 -- 出自宋·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夜坐鼓琴有感二首
- 湖壖此兴磑,许俗见仍稀。 -- 出自宋·梅尧臣·与仲文子华陪观新水磑
- 莫与吴俗尚,吴俗多文身。 -- 出自宋·梅尧臣·寄题苏子美沧浪亭
- 云藏至今不近俗,月伴古源清且泚。 -- 出自宋·梅尧臣·欧阳永叔寄琅琊山李阳冰篆十八字并永叔诗一
- 欲使平刑安远俗,莫辞乘传历炎荒。 -- 出自宋·梅尧臣·送广西提刑潘比部
- 古城汝水傍,化俗寄我公。 -- 出自宋·梅尧臣·送吴冲卿学士归蔡州
- 蔡人迎且喜,许俗爱难留。 -- 出自宋·梅尧臣·送吴给事自许昌移淮西
- 标之神清洞,民俗未尝遘。 -- 出自宋·梅尧臣·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
- 女奚年小殊流俗,十月单衣体生粟。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和永叔戏作
- 从来胜绝皆离俗,未有幽深不属僧。 -- 出自宋·梅尧臣·次韵和吴季野题岳上人澄心亭
- 余喘不苟尽,顺俗来饭僧。 -- 出自宋·梅尧臣·登乾明院碧藓亭
- 涂丹抹青尚欺俗,旱龙雨日犹卖钱。 -- 出自宋·梅尧臣·观杨之美盘车图
- 是时豪快不顾俗,留守赠榼少尹俱。 -- 出自宋·梅尧臣·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
- 前罢永嘉守,民俗遮阡陌。 -- 出自宋·梅尧臣·送陈郎中知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