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在第2个字的诗句
传在第二个字的诗句
- 虽传古人声,不识古人意。 -- 出自宋·梅尧臣·鸣琴
- 旧传妫氏女,将适楚人时。 -- 出自宋·梅尧臣·陪淮南转运魏兵部游颖州女郎台寺
- 古传神禹迹,今向旧山阿。 -- 出自宋·梅尧臣·涂山
- 今传所死山,摩笄名不没。 -- 出自宋·梅尧臣·寤寐谣
- 楼传红帻唱,帘隐内家妆。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和集英殿秋晏
- 休传上林雁,曾系子卿题。 -- 出自宋·梅尧臣·次韵和韩持国京师雪
- 问传轻何学,言诗诋郑笺。 -- 出自宋·梅尧臣·代书寄欧阳永叔四十韵
- 人传到迁客,面目敦慙怍。 -- 出自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 僧传床树法,客献递诗筒。 -- 出自宋·王禹偁·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
- 莺传信处音声切,燕诉冤时言语低。 -- 出自宋·邵雍·首尾吟
- 书传称上洛,斯言得之矣。 -- 出自宋·邵雍·辩熊耳
- 世传人说恐无剧,今我家藏乃不虚。 -- 出自宋·邵雍·谢君实端明诗
- 一传裔云衣。 -- 出自南北·萧衍·上云乐 金丹曲
- 衫传箧里香。 -- 出自南北·徐陵·奉和咏舞诗
- 丝传园客意。 -- 出自隋·江总·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诗
- 书传科斗犹须定,钓拂珊瑚未可行。 -- 出自宋·晁补之·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檄传傜初疑,叩马卒欢舞。 -- 出自宋·晁补之·开梅山
- 赵传和氏斋五日,吴得湛卢当两州。 -- 出自宋·晁补之·李成季得阎子常古琴作
- 冨传孙而失国兮,派辟强之支子。 -- 出自宋·晁补之·漫浪阁辞
- 功传汗竹藏王府,诗入文弢动岛夷。 -- 出自宋·晁补之·再用前韵和答
- 天传九奏虚群籁,海踊三山跨万鳞。 -- 出自宋·晁补之·次韵校理盛居中上元
- 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 出自宋·晁补之·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
- 已传乌鹊喜,欲听鶺鴒声。 -- 出自宋·陈师道·次韵无斁偶作二首
- 已传纸贵咸阳市,更恐书留後世名。 -- 出自宋·陈师道·黄楼
- 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 出自宋·陈师道·黄梅五首
- 菜传纤手青丝细。 -- 出自宋·赵长卿·探春令·笙歌间错华筵启
- 眼传密意,樽前烛外,怎不魂消。 -- 出自宋·赵长卿·眼儿媚·玉楼初见念奴娇
- 相传好语,新来初见,分明鼓角。 -- 出自宋·陈著·水龙吟·玉鳌头上蓬莱
- 听传宣、云间紫府。 -- 出自宋·陈著·烛影摇红·风月堂中
- 密传春色满乾坤。 -- 出自元·姬翼·巫山一段云·暖候飞灰律
- 意传言以外,夜惜昼之馀。 -- 出自当代·钱钟书·小诗五首
- 虚传水软与山温,莽莽风沙不见春。 -- 出自当代·钱钟书·秣陵杂诗
- 相传复楚能三户,倘及平吴不廿年。 -- 出自当代·钱钟书·巴黎归国
- 空传馀竹帛,永绝旧歌钟。 -- 出自唐·顾况·酅公合祔挽歌
- 早传黄石系,未伴赤松游。 -- 出自宋·宋祁·哀故文节公
- 遽传非久舍,黎明徒御喧。 -- 出自宋·宋祁·次陕郊
- 已传乐职来西蜀,更就清斋得太常。 -- 出自宋·宋祁·张伯起自蜀还台帘对既讫以有司奉祠蜡方既即
- 诂传风兼颂,阳秋富并裁。 -- 出自宋·宋祁·皇帝迩英阁讲毕五经
- 犹传仙旧隐,跨鹿有遗踪。 -- 出自宋·张耒·永宁遣兴三首
- 但传言语古味在,一勺玄酒藏山罍。 -- 出自宋·张耒·次韵苏公武昌西山
- 俗传未必妄,但恐殊爱僧。 -- 出自宋·张耒·食蟹
- 流传人间入吾手,包以百袭吴绵厚。 -- 出自宋·张耒·琉璃瓶歌赠晁二
- 旧传能报喜,东去是何时。 -- 出自宋·张耒·遣闷
- 官传梅福政,县顾赤松家。 -- 出自唐·马戴·送顾少府之永康
- 风传林磬响,月掩草堂迟。 -- 出自唐·马戴·宿无可上人房
-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 出自唐·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 客传为郡日,僧说读书年。 -- 出自唐·曹松·吊建州李员外
- 风传鼓角霜侵戟,云卷笙歌月上楼。 -- 出自唐·许浑·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
-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 出自唐·杨巨源·独不见
- 自传芳酒涴红袖,谁调妍妆回翠娥。 -- 出自唐·杨巨源·相和歌辞·大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