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在第7个字的诗句
书在第七个字的诗句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出自唐·杜甫·春望
- 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 出自宋·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 出自宋·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 -- 出自唐·李益·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 出自唐·杜牧·旅宿
-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 出自明·袁凯·京师得家书
-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 出自唐·王维·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
-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 出自唐·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 出自宋·欧阳修·画地学书
-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 出自唐·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 出自唐·李白·千里思
-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 出自唐·李商隐·筹笔驿
-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 出自宋·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出自·杜甫·春望
- “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 出自··
-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全诗翻译赏析 -- 出自··
- 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 出自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 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 -- 出自唐·李白·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 学道北海仙,传书蕊珠宫。 -- 出自唐·李白·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 (笔一作剪)寄书白鹦鹉。 -- 出自唐·李白·寄远其十
- 道隐不可见,灵书藏洞天。 -- 出自唐·李白·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 -- 出自唐·李白·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 入幕推英选,捐书事远戎。 -- 出自唐·李白·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 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 -- 出自唐·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 喜子垂窗报捷书。 -- 出自宋·苏轼·南乡子·旌旆满江湖
-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 出自宋·苏轼·行香子·昨夜霜风
-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 出自宋·苏轼·哨遍·为米折腰
- 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 出自宋·苏轼·殢人娇
-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 出自宋·苏轼·和子由论书
- 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 -- 出自宋·苏轼·和陶拟古九首
-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 出自宋·苏轼·书林逋诗后
- 时平不用鲁连书。 -- 出自宋·苏轼·浣溪沙 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 未许中郎得异书,且共扬雄说奇字。 -- 出自宋·苏轼·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
- 回首濉阳幕,簿书高没人。 -- 出自宋·苏轼·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
- (今日得赵杲卿书,犹记余在东武中秋所作《水调歌头》。 -- 出自宋·苏轼·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 袖中忽出贝叶书,中有璧月缀星珠。 -- 出自宋·苏轼·赠昙秀
- 北雁南来遗素书,苦言大浸没我庐。 -- 出自宋·苏轼·清远舟中寄耘老
- 其末题云,五云书阁吏蔡少霞书。 -- 出自宋·苏轼·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
- 彤史年来不绝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 出自宋·苏轼·皇太后阁六首
-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 出自宋·苏轼·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
- 羡子久不出,读书虱生毡。 -- 出自宋·苏轼·和子由苦寒见寄
- 每得君诗如得书,宣心写妙书不如。 -- 出自宋·苏轼·次韵答王定国
- 病眼乱灯火,细书数尘沙。 -- 出自宋·苏轼·病中夜读朱博士诗
- 便欲随子去,著书未绝麟。 -- 出自宋·苏轼·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
- 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 -- 出自宋·苏轼·和刘道原寄张师民
- 莫学柳仪曹,诗书教氓獠。 -- 出自宋·苏轼·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
- )玉堂昼掩文书静,铃索不摇钟漏永。 -- 出自宋·苏轼·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读史官燕
- 莫言弄笔数行书,须信时平由主圣。 -- 出自宋·苏轼·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读史官燕
- 竹间老人不读书,留我闭门谁教汝。 -- 出自宋·苏轼·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
- 路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 -- 出自宋·苏轼·次前韵送刘景文
“书”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