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在第12个字的诗句
九在第一十二个字的诗句
- 蟾桂自归三径后,鹤书曾降九天来。 -- 出自唐·罗隐·九华山费征君所居
- 延英晓拜汉恩新,五马腾骧九陌尘。 -- 出自唐·薛涛·酬文使君
- 清晓逮惊三殿启,翠华遥自九天来。 -- 出自宋·苏辙·次韵曾子开舍人四月一二日扈従二首
- 城头准拟中秋望,台上迁延九日游。 -- 出自宋·苏辙·再次前韵四首
- 万木青杉一手栽,满堂白佛九天来。 -- 出自宋·苏辙·游庐山山阳七咏 万杉寺
- 起问日高三丈久,卧闻车过九门开。 -- 出自宋·苏辙·得告家居次韵贡父见寄
- 黄华已向初旬见,白酒相携九日尝。 -- 出自宋·苏辙·将使契丹九日对酒怀子瞻兄并示坐中
- 青山欲上疑无路,涧道相萦九十盘。 -- 出自宋·苏辙·登封道中三绝 轘辕道
- 才到朝廷被论归,孤忠幸有九重知。 -- 出自宋·戴复古·读王幼学上殿劄子
- 天以一贤私一路,其如呷海九州何。 -- 出自宋·戴复古·湖南见直帅
- 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 -- 出自宋·戴复古·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
- 妙手能移造化功,壶中幻出九华峰。 -- 出自宋·戴复古·方孚若真□宅堂前池上作淮南小山题咏者甚多
- 玉骨清癯怯素妆,春风一醉九霞觞。 -- 出自元·王冕·红梅 十八
- 早买北关门外船,载书应上九重天。 -- 出自元·王冕·送人北上
- 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 -- 出自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14
- 喜尽东华尘土否,一秋十日九湖山。 -- 出自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153
- 未必邻封政如虎,自甘十室九为鱼。 -- 出自宋·贺铸·过澶魏被水民居二首之一
- 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来。 -- 出自宋·林逋·深居杂兴六首
- 峭壁直上无攀援,悬磴十步九屈盘。 -- 出自宋·曾巩·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
- 上得篮举是中夜,两街灯照九重门。 -- 出自宋·曾巩·夜出城南祷雨
- 一枝数位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 出自宋·曾巩·次道子中书问归期
- 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长亭九梦君。 -- 出自宋·朱敦儒·鹧鸪天·画舫东时洛水清
-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 出自清·郑燮·咏雪
- 见事晚于蘧伯玉,今知五十九年非。 -- 出自宋·司马光·六十寄景仁
- 相阁书传紫闼深,破缄先问九皋禽。 -- 出自宋·司马光·昌言谪官符离有病鹤折翼舟载以行及还修注始
- 师臣首冠三旌贵,岁历行开九十新。 -- 出自宋·司马光·庆文公八十会口号
- 黄鸡白酒五陵乐,杜曲樊川九谷宜。 -- 出自宋·司马光·送白都官归长安
- 伤见摧残旧宫树,美人曾插九枝花。 -- 出自唐·徐凝·长洲览古
- 出拥楼船千万人,入为台辅九霄身。 -- 出自唐·徐凝·奉酬元相公上元
- 不负人生,古来惟有,中秋重九。 -- 出自元·元好问·水龙吟·素丸何处飞来
- 送我独游三蜀路,羡君新上九霄梯。 -- 出自唐·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
- 曾见朋游南渡日,北山堂外九株松。 -- 出自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八十三
- 醉袖舞低千嶂月,清歌遏住九天云。 -- 出自宋·白玉蟾·对月六首
- 黄公聘入丁公舍,巽位吹嘘九转功。 -- 出自宋·白玉蟾·万法归一歌
- 何处飞来松上鹤,晚风唳断九天云。 -- 出自宋·白玉蟾·示周道士
- 满眼良朋无好酒,此心已挂九江边。 -- 出自宋·白玉蟾·泛舟黄桥归庐山
- 无复得餐三井水,未曾深结九峰缘。 -- 出自宋·白玉蟾·桐柏观留别
- 归来换骨回阳日,屈指人间九十年。 -- 出自宋·白玉蟾·赞历代天师·第二十二代讳善字长元
- 北辰中居环列宿,八风应律九歌奏,圆方交格神灵辏。 -- 出自明·刘基·圣人出
- 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 -- 出自唐·杜荀鹤·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
- 乍听丝声似竹声,又疑丹穴九雏惊。 -- 出自唐·权德舆·杂兴五首
- 今夜子陵滩下泊,自惭相去九牛毛。 -- 出自唐·权德舆·宿严陵
- 仙车欲驾五云飞,香扇斜开九华照。 -- 出自唐·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 富国强兵二十年,筑怨兴徭九千里。 -- 出自唐·王翰·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 六辔未收千里马,一囊空负九秋萤。 -- 出自唐·陆龟蒙·寄怀华阳道士
- 平明抱杖入田中,十穗萧条九穗空。 -- 出自唐·陆龟蒙·五歌·刈获
- 芙蓉散尽西归去,唯有山阴九万笺。 -- 出自唐·陆龟蒙·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 峰前北帝三元会,石上东卿九锡文。 -- 出自唐·陆龟蒙·和袭美寄广文先生
- 尝恨知音千古稀,那堪夫子九泉归。 -- 出自唐·钱起·哭曹钧
- 长信萤来一叶秋,蛾眉泪尽九重幽。 -- 出自唐·钱起·长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