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第13个字的诗句
三在第一十三个字的诗句
-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 出自唐·杜甫·漫成一首
-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 出自·李涉·润州听暮角
-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 出自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 出自唐·崔涂·春夕
-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 出自宋·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全诗翻译赏析 -- 出自··
-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全诗翻译赏析 -- 出自··
- “借问琴书终一世,何如旗盖仰三分。”全诗鉴赏 -- 出自··
-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全诗翻译赏析 -- 出自··
- 人间富贵总腥膻,且和露、攀花三嗅 -- 出自··
-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 出自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 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 出自唐·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 出自唐·李白·僧伽歌
-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 出自唐·李白·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 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 -- 出自唐·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 五日占云十日风,忧勤终岁为三农。 -- 出自宋·苏轼·太皇太后阁六首
- ?井有十四,自山下至山上,其十三井常空,盛夏水涨,则盐泉迤逦迁去,常去于江水之所不及。 -- 出自宋·苏轼·诸葛盐井
- 绿蚁濡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 -- 出自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
- 汝辈何曾堪一笑,吾侪相对复三人。 -- 出自宋·苏轼·过密州次韵赵明叔乔禹功
- 流落生还真一芥,周章危立近三槐。 -- 出自宋·苏轼·次韵曾子开従驾二首
- 人间何有春一梦,此身将老蚕三眠。 -- 出自宋·苏轼·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
- 道人修道要底物,破铛煮饭茅三间。 -- 出自宋·苏轼·月华寺(寺邻岑水场施者皆坑户也,百年间盖
- 绿蚁沾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 -- 出自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
-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 出自宋·苏轼·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 暂借官奴遣吹笛,明朝新月到三更。 -- 出自宋·苏轼·赠孙莘老七绝
- (臣所赐诗并题目及臣姓名,凡三十四字。 -- 出自宋·苏轼·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读史官燕
- 旧尹未嫌衰废久,清尊犹许再三开。 -- 出自宋·苏轼·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
- 已遣乱蛙成两部,更邀明月作三人。 -- 出自宋·苏轼·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
- 恣倾白蜜收五棱,细劚黄土栽三桠。 -- 出自宋·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 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 出自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
-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鴃舌问三苏。 -- 出自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到涿州见寄四首
- 免使谪仙明月下,狂歌对影只三人。 -- 出自宋·苏轼·再次韵答完夫穆父(二公自言,先世同在西掖
- 独秀江南知有意,要三二别四三壶。 -- 出自宋·苏轼·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东南一峰丰下锐上俚人
- 卜年七百,方过历以承天;有臣三千,咸一心而戴后。 -- 出自宋·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 先登搏战事斩级,区区何者为三坟。 -- 出自宋·苏轼·犍为王氏书楼
- 书生古亦有战阵,葛巾羽扇挥三军。 -- 出自宋·苏轼·犍为王氏书楼
- 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 -- 出自宋·苏轼·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 恶业相缠五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禅。 -- 出自宋·苏轼·南华老师示四韵,事忙,姑以一偈答之
- 不惜为君挥尺素,却忧善守备三邻。 -- 出自宋·苏轼·赠蔡茂先
- 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 -- 出自宋·苏轼·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
-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苏。 -- 出自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
- 送与安州泼醅酒,从今三日是三年。 -- 出自宋·苏轼·送酒与崔诚老
-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 出自宋·苏轼·润州甘露寺弹筝
- 去未十年,而松之存者十不及三四。 -- 出自宋·苏轼·万松亭(并叙)
- 诗人梅二丈圣俞见而赋之,今三十年矣。 -- 出自宋·苏轼·木山(并叙)
- 独鹤有声知半夜,老蚕不食已三眠。 -- 出自宋·苏轼·吴子野绝粒不睡过作诗戏之芝上人陆道士皆和
-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 出自唐·杜甫·南邻
-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 出自唐·杜甫·冬至
-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 出自唐·杜甫·石犀行
-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 -- 出自唐·杜甫·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