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抵事
基本解释
方言。不管用,没有用。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七回:“ 雷石柱 又说:‘不要难受,难受不抵事,把受了的苦讲出来,算账。’” 赵树理 《田寡妇看瓜》:“雇着看庄稼的也不抵事。”
成语(Idiom):不抵事
发音(Pronunciation):bù dǐ s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不值得、不划算的事情。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不抵事是一个用来形容某件事情不值得或不划算的成语。它强调了这件事情的价值低下,不值得我们去做或投入时间和精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告诫人们不要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不抵事常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面对琐事或小事情时。当别人提出一些不重要或无意义的要求时,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认为这些事情不值得我们去关注或投入太多精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抵事最早出现在《明史·徐达传》中,原文是“谓之‘不抵事’”。该成语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确,但据说它可能是由明代徐达的一段故事演变而来。徐达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将领,他非常重视时间和资源的利用。有一次,他在征战中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请求他去帮助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徐达看到信后,认为这个请求并不值得他去关注,于是就说了一句“不抵事”,表示这个事情不值得他去做。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抵事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不”表示否定,表示不值得;“抵”表示抵挡、抵御;“事”表示事情。整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用来形容某件事情不值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小问题不值得我们花费太多时间去解决,真是不抵事。
2. 他整天忙于琐碎的事务,可这些事情对他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真是不抵事。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不抵事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张小小的账单,上面写着“不抵事”。这个账单上的金额非常微小,表示这个事情不值得我们去关注。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不抵事意思相近的成语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例如:“不值一提”、“不值一文”等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某件事情不值得。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这个游戏太简单了,玩一次就没意思了,真是不抵事。
2. 中学生(13-18岁):为了一点小事情生气,真是不抵事。
3. 大学生(19-22岁):这个社团活动太无聊了,参加一次根本没意义,真是不抵事。
4. 成年人(23岁及以上):为了这个小小的争议而争吵,真是不抵事。
通过以上学习指南,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不抵事”。记住,不要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浪费时间和精力,要学会合理分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