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量
成语(Idiom):压量
发音(Pronunciation):yā lià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压迫、限制、压制。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指通过施加压力或限制来迫使他人服从或达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种强制手段或压迫行为,也可用于描述某种压力或限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管仲与齐庄公一起出征。齐庄公想要压制其他国家,而管仲则主张以德服人。在一次战役中,齐庄公命令管仲压制敌军,但管仲坚持以德相待。最终,齐庄公认识到了管仲的智慧和正确性,放弃了压制和征服的想法。从此,人们用“压量”来形容通过施加压力或限制来迫使他人服从或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压+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种种手段压量员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2.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压量犯罪活动。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压”字的形状,想象一个人用手压住另一个人,表示施加压力的意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学习更多与压量相关的成语,如“压倒一切”、“压轴戏”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用压量的方式要求我们按时完成作业。
2. 初中生: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压量犯罪活动,保护市民的安全。
3. 高中生:老板经常用压量的手段要求员工加班加点完成任务。
4. 大学生:学校对学生的行为有一定的压量,以维护校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