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柏
成语(Idiom):竹柏(zhú bǎi)
发音(Pronunciation):zhú bǎ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品质和精神。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竹柏是两种具有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的植物,因此成语“竹柏”常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质和坚定意志。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来形容有志向、有信念、坚定不移追求目标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有高尚品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竹柏”来源于《史记·刘敬传》中的故事。刘敬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在位期间非常廉洁正直,深受人们的敬重。有一次,刘敬的家里着火了,他却没有去救火,而是专心致志地读书。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去救火,他回答说:“竹柏之节,不可弃也。”他用竹柏来比喻自己的高洁品质和坚定意志,表达了他宁愿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也不愿舍弃的决心。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语“竹柏”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竹”和“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个竹柏之人,从不为权势所动。
2. 我们应该向那些竹柏之士学习,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竹子和柏树的形象与高尚品质和坚定意志联系起来,进行联想记忆。例如,想象一个高大的竹子和柏树在风中摇摆,象征着高尚品质和坚定不移的精神。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植物的象征意义和成语的故事起源。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竹柏之人,他从来不做不正当的事情。
2. 初中生:我们应该向那些竹柏之士学习,坚持自己的梦想。
3. 高中生:他的竹柏之节使他在逆境中仍然坚守自己的原则。
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成为竹柏之人,追求真理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