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啕
成语(Idiom):恸啕(tòng táo)
发音(Pronunciation):tóng tá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极度悲伤或哀号痛哭。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恸啕是由“恸”和“啕”两个词组成的,恸意为悲痛哀号,啕意为痛哭。恸啕合在一起表示极度悲伤或哀号痛哭的状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恸啕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遭受重大打击、丧失亲人或遭遇悲剧时表现出的极度悲痛的情绪。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失去重要的东西或遭受不幸而表现出强烈的悲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恸啕最早出自《楚辞·九辩》中的“恸啕之声”。《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其中的“九辩”是屈原的作品之一。这句诗描写了屈原因国破家亡而悲痛欲绝的情景,形容了他极度悲伤的状态。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恸啕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恸和啕,分别表示悲痛哀号和痛哭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国家遭受重大灾难时,人们会恸啕哀号。
2. 他失去了亲人,整个人都陷入了恸啕之中。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恸啕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极度悲伤而哀号痛哭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恸啕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悲伤、哀号、痛哭相关的成语,如“号啕大哭”、“痛不欲生”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听到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有的同学恸啕大哭了。
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输了,恸啕哀号起来。
3. 高中生: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她恸啕哭了一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