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息
基本解释
亦作“ 灭熄 ”。1.消亡;止息。《荀子·成相》:“仁人糟糠,礼乐灭息,圣人隐伏 墨 术行。”《汉书·董仲舒传》:“邪辟之説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唐 段文昌 《享太庙乐章》诗:“泽周八荒,兵定四极。生物咸遂,羣盗灭息。”
(2).指除灭。 宋 曾巩 《祭孔长源文》:“迺使 荆 粤 ,銓材著职,灭熄苛嬈,苏僵博瘠。”
(3).熄灭。《史记·龟策列传》:“日月并蚀,灭息无光。”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但现在灯笼里的蜡烛大概烧完了,精疲力尽,火光该灭熄了吧。”
成语(Idiom):灭息
发音(Pronunciation):miè x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火焰熄灭、灯光熄灭等消失或结束。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灭息一词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意为火焰熄灭,后来引申为其他事物的结束或消失。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火焰熄灭的瞬间,意味着事物的终结或消亡。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灭息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火焰、灯光等物理现象的消失,也可用于比喻某种力量或现象的终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一个人的激情或热情突然消失,或者某种努力或计划的失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灭息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描述了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被刘邦的军队击败后,他的麾下部队纷纷溃散,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灭亡。这个故事成为了灭息一词的起源,并逐渐演变成了形容其他事物的结束或消失。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灭息是一个动宾短语,由“灭”和“息”两个字组成。其中,“灭”表示火焰熄灭,引申为事物的结束或消失,“息”表示停止或消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激情在失败后灭息了。
2. 战争结束后,敌人的抵抗灭息了。
3. 这个计划因为资金问题而灭息了。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以下方法记忆灭息这个成语:
1. 将“灭”和“息”两个字分开记忆,理解其含义后再合并记忆。
2. 想象一个火焰在熄灭的瞬间,与灭息的含义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灭息相关的成语,如“烟消云散”、“一蹶不振”等,进一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火灭息了,我们不能再玩火了。
2. 初中生:他的热情灭息了,不再对这项运动感兴趣。
3. 高中生: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梦想不会再灭息。
4. 大学生:经历了失败的打击后,他的信心灭息了,不再相信自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