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见
基本解释
谓显现于外。《宋书·隐逸传序》:“夫隐之为言,迹不外见,道不可知之谓也。” 唐 韩愈 《杂说》四:“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成语(Idiom):外见
发音(Pronunciation):wài jià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外表看起来如何。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外见指的是一个人或事物的外表和外貌。它强调的是外表的表象,而不是内在的品质或本质。外见常用来形容外表看起来好看、漂亮或者丑陋、不好看。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外见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外貌,可以用于赞美和批评。在日常生活中,外见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表好看,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外表漂亮或者丑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外见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意为外貌。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外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见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外”和“见”两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虽然外见普通,但内心非常善良。
2. 这个房子外见破旧,但内部装修得非常豪华。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与“外貌”和“外表”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外见这个成语。同时,可以通过构造自己的例句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外貌和外表相关的成语,如“内外兼修”、“貌合神离”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她的外见非常漂亮,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2. 初中生(13-15岁):他虽然外见一般,但内心非常善良。
3. 高中生(16-18岁):他的外见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很难接近。
4. 大学生(19-22岁):外见虽然不重要,但在社交场合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5. 成年人(23岁以上):外见只是一个人的外表,真正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