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斗文字
成语(Idiom):科斗文字
发音(Pronunciation):kē dǒu wén z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文采极高,能言善辩,能以言辞攻击他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科斗文字是由“科斗”和“文字”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科斗”指的是古代官吏的一种职务,负责审查文书;“文字”则表示言辞、文字。科斗文字形容一个人的文采极高,善于辩论,能够用言辞攻击他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科斗文字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辩论或争辩中能够运用自如,善于辩驳他人的言论,展现出出色的口才和辩论技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科斗文字的故事起源于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谢灵运。据说,谢灵运小时候非常聪明,善于辩论。有一次,他在学校中与同学争论,用言辞攻击对方,将对方辩倒在地。正好这时,一位官员经过,看到了这一幕,并称赞谢灵运为“科斗文字”。后来,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善于辩论的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名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个科斗文字,无论是辩论还是演讲,都能够出类拔萃。
2. 这个律师是个科斗文字,每次庭审都能够以言辞击败对方。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科斗文字”与善于辩论、攻击他人的形象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人手持一把利剑,用文字将对方击倒在地。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辩论、言辞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舌战群儒”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是个科斗文字,每次班上的辩论赛都能够取得好成绩。
2. 初中生:在辩论比赛中,他展现出了科斗文字的风采,成功地驳倒了对方的观点。
3. 高中生:作为学校辩论队的队长,他被认为是一位科斗文字,每次参加比赛都能够给对手以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