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淖
成语(Idiom):汙淖(wū nào)
发音(Pronunciation):wū nà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事物脏乱、混乱不堪的状态。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汙淖形容事物的污秽、混乱、糟糕不堪的状态,通常用于形容环境、社会、思想等方面的丑陋、混乱。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汙淖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环境脏乱、杂乱无章,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道德风气败坏、混乱不堪。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形容一个地方的污染严重、环境肮脏、卫生状况差;形容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混乱、道德沦丧、社会风气败坏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癞蛤蟆在一个污浊的泥潭中生活,因为它身处汙淖之中,所以无法看到外面清澈的江河。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汙淖的状态,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汙淖是一个形容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城市的环境实在是太汙淖了,需要加大环保力度。
2. 这个社会的道德沦丧,已经变得汙淖不堪。
3. 这个时代的思想观念污浊,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汙淖之中。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汙淖”与脏乱、混乱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污浊的水池中充满了垃圾和泥泞,形成了汙淖的状态。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汙淖相关的成语,如“汙泥浊水”、“汙浊不堪”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这个垃圾桶里的垃圾太多了,真汙淖!
2. 初中生:这个社区的环境真汙淖,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3. 高中生:这个社会的道德风气污浊不堪,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