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释义] (成)宋·董逌(yóu)《陈正字谢启》:“乌焉混淆,鱼鲁杂糅。”乌、焉、马三字形体相近,容易把乌、焉误写成“马”字,指以讹转讹。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wū yān chéng mǎ ㄨ ㄧㄢ ㄔㄥˊ ㄇㄚˇ乌焉成马(烏焉成馬)
乌、焉、马三字字形相似,转写致误。语本《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 汉 郑玄 注:“故书焉为马, 杜子春 云‘当为焉’。”后泛指文字经传抄造成讹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予意 黄鹤楼 即 黄鵠磯 ,后人讹‘鵠’为‘鹤’……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天下事已往者皆成冷风荡烟,又何是非之可论?”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乌焉成马
成语(Idiom):乌焉成马
发音(Pronunciation):wū yān chéng mǎ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乌焉成马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人将一匹黑马喷上白色的颜料,然后宣称这匹黑马变成了白马。这个故事用来形容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即将明显错误的事情说成正确的,欺骗他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乌焉成马常用于批评揭露虚假言论、颠倒是非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宣传中的谎言、媒体报道中的歪曲事实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乌焉成马的故事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这个故事通过一个寓言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乌焉成马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乌”、“焉”、“成”、“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辩解完全是乌焉成马,根本不值得相信。
2. 这篇报道明显是乌焉成马,我们不能被欺骗。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乌鸦(乌)站在马(马)旁边,却声称它是马,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乌焉成马的意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乌合之众、倒行逆施等,来进一步丰富对颠倒是非、欺骗行为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他说自己会飞,简直是乌焉成马!
初中生:这个广告夸大了产品的效果,完全是乌焉成马。
高中生:政府宣传中的某些言论明显是乌焉成马,我们要保持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