桢榦
成语(Idiom):桢榦
发音(Pronunciation):zhēn guǒ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核心或关键部分。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桢榦一词来自《左传·成公二年》:“诸侯桢榦之事,非莫臣之力也。”原指箭的中心部分,也就是箭杆的最粗壮的部分。后来引申为事物的核心或关键部分。在描述事物时,用“桢榦”一词可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或关键性。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各种事物的核心或关键部分,强调其重要性。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项目的关键环节、一个计划的重要步骤、一场比赛的决胜点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左传》记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39年的春秋时期。当时,齐国的国君成公想要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对抗晋国。他派遣使者向其他诸侯国传达了此意图,但其他国家对此并不热衷。成公于是对自己的臣子说:“诸侯桢榦之事,非莫臣之力也。”意思是说,能够推动诸侯国联合的事情,不仅仅是我的力量所能办到的。从此,成语“桢榦”就被用来形容事物的核心或关键部分。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桢榦是一个双音节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计划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抓住项目的桢榦。
2. 在这场比赛中,谁能够掌握比赛的桢榦,谁就有可能获得胜利。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桢榦”这个词语联想为箭的中心部分,箭杆的最粗壮的部分,表示事物的核心或关键。可以通过想象一支箭,箭头射中了一个重要的目标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中流砥柱”、“关键一环”等等。这些成语都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核心或关键部分。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团结就是我们学习的桢榦。
2. 初中生:在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科学习的桢榦。
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坚持每天的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桢榦。
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是丰富大学生活的桢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