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池
成语(Idiom):观池
发音(Pronunciation):guān ch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观察事物的过程中,需要有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观池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观池者,观其水也。”意为观察池塘的水,需要耐心观察,细致分辨。这个成语比喻观察事物时需要仔细、耐心,不能匆忙地下结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观池常用于描述观察、研究、分析等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情景。可以用来形容科学实验、调查研究、思考问题等需要仔细观察和分析的场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观池的典故源于战国时期,齐国韩非子的《外储说左下》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人向韩非子请教如何辨别金银质地的问题,韩非子回答说:“观池者,观其水也。”意为观察池塘的水,需要耐心观察,细致分辨。从此,观池成为一个比喻观察事物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观池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观”和名词“池”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待问题总是观池细致,从不草率下结论。
2. 学习科学需要耐心观池,不能急于求成。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观池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池塘旁边,仔细观察池水的变化,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
1. 学习观察事物时,可以培养耐心和细致的习惯,提高观察力。
2. 在科学实验或研究中,要注重细节,全面观察,不要草率下结论。
3. 观察事物时,可以运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我在观察花朵的时候,发现它们的颜色有很多种。
初中生:科学实验需要耐心观池,不能急于得出结论。
高中生: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通过观察细节来描绘人物的形象。
大学生:研究问题时,要有耐心观察,不能急于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