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戎
成语(Idiom):蒙戎 (méng róng)
发音(Pronunciation):méng ró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蒙受戎马之害,比喻受到外族侵略或侵害。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蒙戎出自《左传·宣公十年》:“晋侯蒙戎。”戎指北方的少数民族,蒙戎即被戎族侵袭。这个成语比喻国家或个人受到外族的侵略或侵害。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国家或个人受到外族侵略或侵害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其他方面的侵害,如受到外界的欺凌或打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蒙戎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描述了晋国受到戎族侵袭的情况。戎族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常常侵犯中原地区的国家。晋国蒙受了戎族的侵害,成为了后来“蒙戎”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主语为“蒙戎”,表示受到侵害的一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国家曾经蒙戎多年,最终才取得了独立和自由。
2. 他的事业一度蒙戎,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蒙戎理解为被蒙蔽(蒙)而受到侵害(戎),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蒙羞、蒙在鼓里等,以增加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的祖国曾经蒙戎多年,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努力学习。
2. 初中生:历史课上学到,古代国家常常遭受蒙戎的侵袭,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
3. 高中生:这个企业曾经蒙戎多年,但经过努力,现在已经发展得很好。
4. 大学生: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的竞争,还要防范蒙戎的侵害。
5. 成年人:他的人生曾经蒙戎多年,但他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