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铁案如山
发音(Pronunciation):tiě àn rú shā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案件确凿,证据如山,无法推翻。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案件的证据确凿,堆积如山,无法辩驳或推翻。比喻事实明确,无可争议。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法律、司法等领域,用来形容案件证据确凿,不容置疑。也可用于其他领域,表示事实明确,无可争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汉书·贾谊传》中有“铁案如山”的记载,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当时,贾谊作为刺史,严厉执法,有一次他处理了一个案件。案件中有一位被告,他的罪行明确,贾谊便说:“铁案如山,不容推翻。”后来,这句话就成为了成语“铁案如山”。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个字的成语,结构为“形容词+名词+如+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案件的证据确凿,铁案如山,无法辩驳。
2. 他的罪行明显,证据堆积如山,真是铁案如山。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铁案如山”与案件的证据堆积如山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印象。可以想象一座山上堆满了铁案,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法律、司法有关的成语,如“判若两人”、“明察秋毫”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3-6岁):老师说:“小明偷吃了小红的糖果,证据铁案如山,小明承认了。”
2. 小学生(7-12岁):小明的作业被小红抄袭了,老师查出来了,证据铁案如山,小红被批评了。
3. 中学生(13-18岁):这个案件的证据确凿,铁案如山,法官判决了被告有罪。
4. 大学生及以上(18岁以上):在法庭上,律师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被告的罪行,铁案如山,陪审团一致认定被告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