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蚕
基本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蚕。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蠒,长一尺,其色五彩,织为文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经宿不燎。” 唐 王贞白 《寄郑谷》诗:“火鼠重收布,冰蚕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 元 袁桷 《伯庸开平书事次韵》之一:“桂蠹除烦来 五岭 ,冰蚕却暑贡 三齐 。” 明 何大复 《七述》:“躡飞云之履,被明霞之紬,冰蚕莹肤,藻龙耀眸,缀以锦带,悬以 吴钩 。”
(2).普通蚕的美称。 唐 陈标 《长安秋思》诗:“ 吴 女秋机织曙霜,冰蚕吐丝月盈筐。” 宋 梅尧臣 《伤桑》诗:“柔条初变緑,春野忽飞霜;田妇搔蓬首,冰蚕絶茧肠。”
(3).有时也用于指蚕茧。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冰蚕手自繅,溪浣身先导,督鮫人晓夜共织寒綃。”
成语(Idiom):冰蚕(bīng cán)
发音(Pronunciation):bīng cá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暗中侵蚀、破坏的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冰蚕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冰指冰冷,蚕指蚕食。冰蚕比喻暗中侵蚀、破坏的人或事物,形容其手段阴险、狡诈。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冰蚕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友好,实际上暗中破坏、损害他人利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冰蚕来形容那些虚伪、阴险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冰蚕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陈涉世家》。传说陈胜起义时,有一位叫冰蚕的人,他曾经是陈胜的部下,但后来却投降了秦军,暗中破坏起义的计划。由于他的背叛,陈胜起义失败了。因此,冰蚕成为了一个负面形象,用来形容背叛者、破坏者。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体词为“冰蚕”,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人看似和善,实际上是个冰蚕,千万不能轻易相信他。
2. 这个公司的竞争对手暗中派出了一些冰蚕,企图破坏他们的业务。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冰蚕的字面意思,冰冷的蚕食。可以想象一个冷冷的蚕虫悄悄地蚕食着某个东西,暗中侵蚀破坏。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暗箭伤人”、“暗度陈仓”等,了解更多描述暗中破坏、阴险手段的成语。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是个冰蚕,总是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2. 初中生:别相信他,他是个冰蚕,一直在损害我们班的团结。
3. 高中生:他表面上对你很友好,但实际上是个冰蚕,你要小心。
4. 大学生:在职场上,有些人是冰蚕,他们会暗中破坏你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