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讬
成语(Idiom):附讬(fù tuō)
发音(Pronunciation):fù tuō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附讬指的是依附、依赖他人的意思。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附讬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附”表示依附、依赖,而“讬”表示托付、寄托。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完全依赖他人的帮助或支持,缺乏自主能力。它通常用来指代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对他人的依赖过度,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附讬常常用来形容某人过分依赖他人的情况,特别是指那些缺乏自主能力、过分依赖他人决策的人。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不敢独立做出决策,总是要依赖他人的指示才能行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附讬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篇中。庄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来阐述人们应该摆脱对外物的依赖,追求内心的自由。这个故事中,一个人依附于树木,无法自由行动,庄子通过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过分依赖外物,要追求内心的自由。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附讬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过于附讬他的父母,无法独立生活。
2. 她对自己的决策没有信心,总是附讬于别人的意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记忆附讬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紧紧依附在他人身上,完全依赖他人才能行动,这样就能记住附讬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附讬相关的成语,例如“依赖他人”、“寄托希望”等。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不想附讬于别人,我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
2. 初中生:他总是附讬于父母的意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3. 高中生:在大学生活中,我们需要逐渐摆脱附讬,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