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枯槁(kū zāo)
发音(Pronunciation):kū zā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干瘪、干枯,失去生气或活力。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枯槁一词是由“枯”和“槁”两个字组成。其中,“枯”表示干燥、干瘪,“槁”表示干枯、失去生气。合在一起,形容人或事物失去生机,变得干瘪、无活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容貌、精神状态或事物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老年人的容颜、植物的干燥、土地的贫瘠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荡》中的一句诗:“君子匪我求疵,无怒且不矜,不畏枯槁,不畏厉。”这句诗意味着君子不会因为别人的指责而生气,也不会因为艰难困苦而退缩。后来,人们将其中的“枯槁”一词引申为失去生气或活力的状态。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脸色苍白枯槁,显得十分憔悴。
2. 这片土地已经经过多年的干旱,变得枯槁不堪。
3. 她的声音听起来枯槁无力,像是被岁月抹去了生机。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枯槁”联想为一棵干瘪的树木,没有了生机和活力。可以通过将这个形象与该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枯槁”相关的成语,如“枯木逢春”、“枯鱼之肆”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岁):这个苹果已经枯槁了,不能吃了。
2. 初中生(14岁):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看起来枯槁老态。
3. 高中生(17岁):这个地区的农田因为长期干旱,土地变得枯槁贫瘠。
4. 大学生(20岁):他的心灵已经枯槁了,对一切都失去了热情。
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