檟楛
檟楛(jiǎ hù)
发音:jiǎ hù
基本含义:指人的品行高尚,道德行为端正,不为名利所动。
详细解释:檟楛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檟指槲树,楛指杜鹃花。槲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立场。杜鹃花则是一种美丽的花朵,象征着纯洁和高雅。檟楛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的品行高尚,道德行为端正,不为名利所动。
使用场景:檟楛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高尚,为人正直,不为私利所动。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高尚品质,也可以用来教育和劝诫他人要保持良好的道德行为。
故事起源:檟楛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易经·系辞上》中,其中有一句话:“檟楛其应,乾元亨利贞。”意思是檟楛的人能够应对各种情况,乾元(天)会亨通,利于贞正。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质和道德行为。
成语结构:檟楛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一直保持檟楛的品行,从不为个人利益而放弃原则。
2. 这位老师教书育人,檟楛的品质深受学生们的敬佩。
记忆技巧: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檟楛这个成语。将檟楛的发音“jiǎ hù”与槲树和杜鹃花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高大的槲树上开着美丽的杜鹃花,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道德行为。
延伸学习:了解更多与品行高尚和道德行为相关的成语,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忠孝两全”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是个檟楛的同学,总是乐于助人,不欺负别人。
2. 初中生:檟楛的品行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要时刻保持。
3. 高中生:这位老师教书育人,檟楛的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4.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追求檟楛的品质,做一个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