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logo
当前位置:查字典>>词语字典 >> 次公
词语查找

次公

cì gōngㄘㄧˋ ㄍㄨㄙ
目录
1、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 汉 盖宽饶 字 次公 。为官廉正不阿,刺举无所回避。 平恩侯 许伯 治第新成,权贵均往贺, 宽饶 不行,请而后往,自尊无所屈。 许伯 亲为酌酒, 宽饶 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 魏侯 笑道:“ 次公 醒而狂,何必酒也?”见《汉书·盖宽饶传》。又 汉 黄霸 亦字 次公 。 霸 少学律令,为人明察内敏,得吏民心,所至有政绩。见《汉书·循吏传·黄霸》。后因以“次公”称刚直高节之士或廉明有声的官吏。 宋 苏轼 《赠孙莘老七绝》:“时復中之 徐邈 圣,毋多酌我 次公 狂。” 宋 林逋 《寄上金陵马右丞》诗:“尽道 次公 当入相,江湖那肯久迟徊。”
(2).排行第二者之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头滚》:“后其次公就荡妇宿,罹杀身之祸,其兆於此耶?”


成语(Idiom):次公 (cì gōng)

发音(Pronunciation):cì gō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行为不端正,品德不高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次公是指人的品德不高尚,行为不端正,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守道德规范、不讲道义的人。这个成语中的“次”意为不好的、低劣的,而“公”则指的是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次公常用于批评和讽刺那些行为不端的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守规矩、不讲道德、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诗经·小雅·次公》是中国古代诗歌集《诗经》中的一篇诗歌,其中描述了一个行为不端的人的故事。成语“次公”即来源于这首诗歌,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的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次公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次”和“公”两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为太次公了,完全没有道德底线。

2. 这个人虽然是个高官,却是个次公,无法得到大家的尊敬。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次公的意思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做出不好的行为,然后将这个人形容为次公。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道德、品德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德高望重”、“正直无私”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老是欺负别人,真是个次公。

2. 初中生:他作弊考试,真是太次公了。

3. 高中生:那个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真是个次公。

4. 大学生:那个同学交友不慎,和一些次公为伍,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版权声明】 本文为查字典网站原创文章,版权归查字典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违法必究

与 “次公” 相关的词语

    对不起,没有找到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