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蛮
基本解释
(1).也称 乃蛮部 ,一作 奈曼 。古族名。 辽 金 时,游牧于 阿尔泰山 与 杭爱山 之间。文化较高,统治阶层信景教。至 元太祖 时始灭。《元史·太祖纪》:“帝与 乃蛮 军大战至晡, 禽 杀 太阳罕 。”
(2). 蒙 语“八”。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乃蛮者,八也。”
成语(Idiom):乃蛮
发音(Pronunciation):nǎi má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为粗野、无礼,缺乏教养。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乃,古代汉语助词,表示确定或强调;蛮,形容人野蛮、粗鲁。乃蛮合并成一个词语,表示人的行为粗野、无礼,缺乏教养。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乃蛮一词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的不文明行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教育、社交等各个场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楚国的李斯之父李泌的故事。李泌在楚国为官期间,因为不愿意向上级低头,行为粗野,被人称为“乃蛮李泌”。后来,乃蛮这个词就用来形容人的粗鲁无礼。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乃为助词,蛮为形容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人不懂得礼貌,举止举止乃蛮。
2. 他说话粗鲁无礼,真是个乃蛮之徒。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乃”字理解为“是”的意思,将“蛮”字理解为“野蛮”的意思,然后将两个字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形容词,表示人的行为粗鲁、无礼。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了解为什么尊重他人、遵守礼仪是重要的。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行为举止乃蛮,老师常常批评他。
2. 初中生:这个同学平时很乖巧,但有时候会表现出乃蛮的一面。
3. 高中生:他的言行举止乃蛮,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
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文明素质,避免成为乃蛮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