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粻
成语(Idiom):絶粻(jué zhēng)
发音(Pronunciation):jué zhē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非常贫困,生活困苦,没有温饱。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絶粻一词出自《晋书·张华传》,原指粮食完全绝尽,没有温饱。后来引申为生活极度贫困,没有基本生活保障。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生活困苦、贫穷的情况,强调物质匮乏,生计艰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晋书·张华传》记载,张华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严守廉洁,不接受贿赂。一次他担任太守时,因拒收贿赂而遭到财主的陷害,被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由于财主的陷害,张华的家产被没收,生活变得非常贫困,没有温饱。因此,后人用“絶粻”来形容生活贫困的境况。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宾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里穷得絶粻,连一顿饭都吃不上。
2. 在那个年代,许多人过着絶粻的生活,艰难度日。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张华被财主陷害后生活困苦的情景,将“絶粻”与贫穷、困苦联系在一起,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贫困、困苦相关的成语,如“衣食不继”、“家徒四壁”等,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我的爷爷年轻时家里很絶粻,现在过上了好日子。
初中生:那个地方的人民生活絶粻,我们应该帮助他们。
高中生:面对絶粻的生活,我们要坚持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