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
成语(Idiom):鞭辟
发音(Pronunciation):biān b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言辞犀利,深入要害,能直指问题的本质。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鞭,指鞭策,比喻言辞犀利;辟,指辟开,比喻言辞直指问题的本质。鞭辟形容言辞犀利,深入要害,能直击问题的核心。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鞭辟常用于形容言辞或观点的犀利、深入,通常用于赞扬或赞美他人的才智、见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了一个故事,齐国有一个盗贼叫做鞭辟,他善于发现别人的破绽,因此被人们视为聪明才智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鞭辟”来形容言辞犀利,深入要害,能直指问题的本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形容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讲鞭辟入里,让人深受启发。
2. 这篇文章鞭辟地指出了社会问题的根源。
3. 她的评论总是鞭辟刻薄,让人无法反驳。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成鞭子(鞭)抽打(辟)在问题的要害上,直指问题的本质。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来源和相关的故事,学习其他含有“鞭”和“辟”字的成语,如“鞭长莫及”、“辟谣”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的教育方法鞭辟入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2. 初中生:这本书的观点鞭辟入里,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3. 高中生:这位演讲者的演讲鞭辟地指出了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
4. 大学生:他的批评意见鞭辟刻薄,让人深感震撼。